“早知道那邊的手工和我們廣東差距那么大,我就不會到中越邊境的紅木市場去買成品家具了。”日前,王偉忠在廣州白云區木韻源收藏館內欣賞了一屋材料考究、木雕美輪美奐的各種紅木實用家具后,想起自家幾個月買回來的一批紅酸枝沙發和大床,一臉后悔地對南方日報記者表示,有好料沒好工的紅木家具,自己用來鬧心,轉給別人更是困難。
王偉忠的說法并非矯情。當前,廣東珠三角雖已發展成為全國最著名的紅木加工基地和家具市場之一,仍有大量像他這樣的新手買家貪便宜,舍近求遠跟風前往靠近越南的廣西憑祥、北海和防城港等邊境城市的上游市場去淘貨。
“既無經驗和知識,又沒有行家幫手,就這樣冒然跑去魚龍混雜的上游市場,上當吃虧的概率可說高達90%。”高端紅木家具收藏家和廣作木雕傳統工藝的傳承人梁炳強認為,要想吃少虧、不吃虧,一定要先全面掌握紅木的基本常識,身臨其境地見識過這個行業高水準的手工作品,再入場購買,切忌沒有任何價值標準的裸奔式投資。
●文/圖 南方日報記者 馮善書
行情
非洲和東南亞產品占據99%原料市場
以海南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等稀有硬質木料制作的家具,自明清以來就深受中國財富高凈值人群的喜歡。尤其是帶有精湛蘇作、京作、廣作等木雕手工藝的紅木家具,早已被視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開發的實用家具包括凳椅、桌案、櫥柜、床塌、屏座、臺架等多個門類,品種不計其數。
29日,記者跟隨廣東省收藏家協會紅木家具收藏專業委員會的專家和藏家,來到知名紅木收藏家梁炳強的紅木主題藏館,看到承載了傳統廣作手工雕飾的紅木制品,并不局限于臺凳桌椅等常見的實用家具,而是早已開發出包羅萬有的各種文玩用品和空間擺件,如手串、人物和花鳥神獸雕件、鎮紙、筆筒等,部分產品更是帶有明顯的當代年輕人的審美情趣。
我國歷來是紅木消費大國。與藝術品行業一樣,前幾年的紅木市場也經歷了一次長時間的大調整。不過,梁炳強告訴記者,自今年上半年以來,市場已經出現局部回暖跡象。
中國紅木委的報告也顯示,2017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紅木原料約5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6.98%;進口額約合人民幣33.44億元,同比增長9.62%。在此情況下,上半年紅木進口均價同比上揚了2.47%。
從進口來源地來看,非洲繼續保持我國紅木原材料第一大來源地的位置,上半年占據了70%的進口份額,其次是占比29%的東南亞和1%的南美洲。
當前紅木市場對中低檔紅木的需求相對穩定。據紅木委分析,非洲地區紅木資源相對其他兩個進口來源地比較豐富,而且材質以中低檔為主,因而在國內使用量最大。除此以外,梁炳強也解釋,像老撾、越南等東南亞國家,近年相繼針對本國紅木開采出臺禁止令,甚至收緊對紅木的對口。今年上半年,從東南亞進口的紅木原料就比去年同期下滑了1%。
不過,由于國內紅木藏家對產自東南亞的交趾黃檀(俗稱大紅酸枝)、檀香紫檀(俗稱小葉紫檀)和大果紫檀(俗稱緬甸花梨)等相對高端的紅木原料歷來比較偏愛。因而,國內的經營商為了規避東南亞的原材料出口禁令,加大了對紅木制品的進口量。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紅木制品162047件,同比增加77.76%;進口額達2358.91萬美元,同比增長72.26%。其中,越南是第一大來源國,占進口總量的72%。其次是印度尼西亞與老撾,分別占23%與5%。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我國從16個國家和地區進口紅木制品,較去年同期來源地增加7個。
分析
工藝水準參差不齊誠信交易有待加強
紅木初時獨指紅色的硬木。廣東省收藏家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上世紀80年代后,隨著世界各國對這類高端、名貴木材的需求日益增加,行業也開始變得亂象從生。此后,國家根據密度等指標對紅木進行了規范,把紅木的范疇拓展到了2科5屬8類共33個品種。實際上,行內人俗知的黑酸枝、紫光檀、黃花梨等都不是紅色的。
“初期市場上只有中國海南黃花梨和老撾大紅酸枝等少數幾個品種唱主角,買家是很容易通過色澤和紋路特征去分辨不同的紅木,但后來從東南亞和非洲流入國內的高端木材越來越多,這時候我們的知識就明顯不夠用了。”主管紅木家具收藏專委會的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何文發是廣州紅木圈早期的大玩家。他坦承,面對用料魚龍混雜、手工參差不齊的行業亂象,就算是行家也很容易看走眼。
記者調查發現,買家在市場上遭遇最多的商業欺騙行為是以假亂真、以次充好。“商家接待顧客一般不會用學名來稱呼待售家具的用料,譬如賣海南黃花梨的,不會說是賣降香黃檀,而會含糊的稱黃花梨或是花梨,賣大紅酸枝的,也不會說是賣交趾黃檀,而會含糊地稱之為紅酸枝或酸枝。”梁炳強向記者透露,須知道現在市場上可以通俗稱為花梨、酸枝、紫檀的紅木非常多,比較“有良心”的商家,或許只是用檔次低一點的紅木來冒充檔次高的紅木,而“沒良心”的則直接用一些非紅木類的材料來冒充紅木。
梁炳強說,有些投機商家摻假欺騙買家手法很高明,他們會在同一件家具上面的不同部位用不同的料。即使是有經驗的行家,光靠一雙肉眼,偶爾也會看走眼,因為有些木材,紋路和顏色非常相似,只是密度或其它一些關鍵性指標略有差異。對于初入行的買家來說,一定要多請教專家,多到市場上比對,不要輕信商家的誤導性說辭。譬如,以“鬼臉”作唯一標準去判斷海南黃花梨。其實不是所有的海黃都有“鬼臉”,越南黃花梨也有“鬼臉”。所以,遇到有“鬼臉”的“海黃”,還必須看看“鬼臉”中心點有無特別黑的一個點,俗稱“鬼眼”,越黃是沒有“鬼眼”的。
其實,就連做紅木家具的專業經營商,也會遭遇上游市場的欺騙。梁炳強透露,有些材料商會把差料夾在優質料中間賣給加工廠,簡直是防不勝防。
■收藏建議
用眼光代替運氣以時間取換空間
業界人士判斷,今年的紅木家具市場相比去年有所回暖。中國的投資者歷來是買漲不買跌的,因此,現在是一個相對好的買入機會。
而中國紅木委日前發布的全國紅木制品市場景氣指數(HPMI)則顯示,2017年9月份數值為99.0,盡管環比下滑4.5%,但同比上升了6.5%。值得注意的是,受前期原材料報價持續的上揚的影響,9月紅木制品報價指數總體穩中有升1.5%。
中國紅木委分析指出,從2017年8月中國紅木進口綜合價格指數(HIPI)來看,近期紅木進口成交大幅增長,紅木原木與鋸材均增長明顯,但紅木進口均價下調幅度較大。尤其非洲刺猬紫檀在經歷前期大漲之后,近期市場價格面臨下調。這對國內紅木原材料市場影響較大。
“但市場占比相對較少的高端紅木,價格從去年到現在一路在漲。”梁炳強說,譬如中國收藏者普遍青睞的老撾大紅酸枝,原材料價格已經從3年前的每噸8萬元,漲到現在的每噸15萬—20萬元。俗話說,奇貨可居。狹義的紅木原本指的就是大紅酸枝。盡管現在市場上叫酸枝的紅木很多,有紅酸枝、花酸枝、黑酸枝、白酸枝,但收藏家最器重的無疑還是最早引領市場的交趾黃檀——大紅酸枝。
在梁炳強看來,處在行業最頂端的優質資源是相對安全的投資品,譬如海南黃花梨、小葉紫檀、大紅酸枝。當然,這不意味著其他中低端的紅木就不值得去買,像大葉紫檀、微凹黃檀、紫光檀、花枝等新興品種看準了更可能賺大錢。成功的投資者,永遠在寂寞中等待,在熱鬧中清醒,在瘋狂中退出。像他自己,10年前在這個行業還處于相對低潮、多數人對紅木家具的未來行情還比較迷茫時,就潛伏進了這個行業,占有大量的優質資源。“10年過后,一切都變了,隨著高端紅木資源日益減少,原產地國家禁采令相繼實施,這些原材料的價格一路走高。”
“做紅木投資與做藝術品投資非常相似。純粹做經營,就算手握優質資源,也是很難賺到大錢的。因為每個產品的行業利潤都是相對固定的。必須具備收藏家的心態,以時間來換取空間。”梁炳強表示,除此以外,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好料一定要配好工。因為現在的投資者精品意識是很強的,在一套家具里,好工可以占到產品價格的三四成。而次工不僅無法讓產品加分,還可能減分。
“越南的半成品工次,是行業公認的現象。一套家具的做工,從選料和切料開始就已經決定了。”王偉忠告訴記者,他開始并不知道這個情況,以為運氣好就能買到好東西,誰知道眼光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