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彩電穿上VR新裝 暴風TV另類突圍勝算幾許
彩電業從來不缺新概念和噱頭,這一次來的是VR。從誕生之初便帶有VR光環的暴風TV,正準備將VR這一概念裝入電視,來尋求電視銷量的突破。暴風TV近日正式推出業內首款“VR電視”,這一概念在引發行業關注的同時,也備受質疑,業內專家分析指出,相比彩電的智能化升級,“VR電視”更多的是形式主義創新,只是另類3D電視,且核心技術體驗、應用和內容方面并不成熟,此舉短期內或能引發消費者關注,但對于電視銷量恐難有提升。
VR電視核心不在VR
經過一番預熱,本周三,暴風TV正式推出號稱業內首款的“VR電視”——暴風超體電視2 VR電視 X戰警版,產品包含43英寸、50英寸、55英寸三個版本,售價分別為1999元、2799元和2999元。
然而,所謂的VR電視其實與普通智能電視幾無差別。據了解,暴風VR電視與VR的關聯,在于暴風超體電視2搭載的VR-TVOS系統,能夠同時支持TV版內容和VR全景版內容,并將TV和VR頭顯互聯互通,實現VR720°全景方位切換。
換句話說 ,用戶想要通過暴風VR電視來觀看VR內容,靠電視是無法實現的,不僅需要VR全景版內容還需要VR頭顯,而所謂的720°全景方位切換,更是需要用戶利用手機的搖晃來實現。這樣的操作甚至要比用戶直接使用智能手機+VR設備,或者VR頭顯更加復雜。
在中國互聯網協會網絡營銷專家委員洪仕斌看來,暴風VR電視應該稱之為3D電視的又一個形態,只不過將3D眼鏡換成VR設備。
事實上,暴風TV在VR電視的發布環節上,也并沒有過多地強調VR功能,而是更多地強調產品配置、價格和TV版內容。并且全程與友商做對比,友商指的其實就是樂視。洪仕斌認為,暴風此舉目的很明顯,就是想要借助用戶對VR的關注度,效仿樂視超級電視的高性價比策略,復制樂視超級電視的成功。
急于尋求銷量突破
對比暴風TV第一代智能電視,不難看出,暴風TV第二代電視重點不在VR,而是產品的定價。去年暴風TV第一代電視定價為:55英寸4398元、50英寸3598元、42英寸2598元。相比之下,暴風TV第二代電視價格定位可謂更加親民。
關于該定價策略,北京商報記者試圖電話和短信聯系暴風TV CMO蘆勝波,但截至發稿前并未有所回應。業內專家認為,其目的在于欲通過低價來搶市場。
事實上,智能電視和傳統電視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對用戶的運營。這也是互聯網企業能夠跨界切入傳統彩電市場的根本所在,以往彩電企業主要依靠彩電硬件銷售來獲利,而互聯網彩電品牌卻更加注重通過服務用戶來實現后續收費。
而運營用戶的核心在用戶規模,包括樂視、小米在內,將產品做到極致性價比,甚至不惜硬件虧損,目的就在于快速提升用戶規模,因為他們很清楚,用戶規模與用戶運營關系密切,同時也關乎互聯網電視品牌的生死。樂視、小米憑借早早布局,已經積累了數以百萬計的用戶,然而對于追趕者暴風TV來說,卻處于如何提升用戶規模的尷尬境地。
早在今年3月,暴風TV CEO劉耀平便透露過,自2015年暴風超體電視開售以來,總銷量已經突破20萬大關。而北京商報記者從蘆勝波處了解到,從去年12月底到今年2月底超過20萬臺的銷量中,其實是包含暴風TV和統帥兩大品牌。也就是說,暴風TV實際銷量還要更低,至于暴風TV具體的銷售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試圖聯系蘆勝波,但其未予回復。
形式主義創新不可取
從產品價格和借VR概念來看,暴風TV的確是想要在智能電視市場占據一席之地,然而他們的這種創新方式卻并不為業內所看好。家電分析師梁振鵬直言,暴風VR電視說到底就是普通的智能電視,所謂的首款VR電視,其實更像是一種形式主義的創新,目的在于吸引用戶的關注,但是暴風卻忽略了這種關注往往并不能夠直接轉換為銷量。

有從業者也指出,VR目前的關注度是很高,但主要還是集中在企業布局和資本市場層面,真正到消費級市場層面,用戶層面關注的其實并不多。此外,現階段VR市場仍處于發展初期,產品技術、用戶體驗、內容等方方面面還存在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想要通過VR來帶動電視實際銷售并不切實際。
拋開VR這層虛幻的外殼,其實暴風TV在其他方面并不算出眾,且不說樂視、小米,甚至較微鯨、風行都有不小的差距。價格方面,暴風TV 55英寸電視硬件售價2999元,而同尺寸電視風行售價2799元。內容方面,暴風TV擁有暴風、銀河愛奇異、奧飛三方內容,而微鯨電視不僅有東方明珠、阿里巴巴、騰訊的內容支持,還擁有華納兄弟、夢工廠、星空傳媒、IMAX、財新媒體、體奧動力等公司內容支撐。
洪仕斌更是指出,暴風TV此次推出VR電視這種做法十分不明智,VR和智能電視未來肯定會有所關聯,都是為用戶提供內容的平臺,但暴風TV早早推出過于形式主義的VR電視產品,不僅難以提升銷量,甚至會影響自身VR口碑,進而提前關閉未來的發展機遇。(陳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