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疫情帶來的“宅經濟”紅利退去,小家電體會到了“盛極而衰”的滋味。業內有人指出,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現象,一旦紅利消失勢必迎來另一番挑戰。
業績的下降,為小家電行業洗牌按下加速鍵,那些跟不上時代變化的企業正在被加速淘汰,而保持敏銳市場嗅覺、順勢而為快速迭代的企業依然后勁十足。
從需求端來看,消費者對待廚房小家電已經從過去的0到1,轉變為1到2的需求,他們愿意為更高品質的商品支付合理的溢價。具體到產品來看,隨著消費者對待小家電產品越來越理性,功能相對單一的產品逐步被“冷落”,實用性強、多功能、易收納、節約空間的產品備受青睞。
從產品迭代趨勢來看,廚房小家電過去幾年新品頻出,而這也令本就不大的中國廚房“雪上加霜”。為此,小家電的發展也正沿著集成灶的集成邏輯演進。近年來,市面上已然出現了集電蒸鍋、電熱燒烤爐、空氣炸鍋、電火鍋、蒸汽烤箱、煎烤機為一體的多功能鍋。而在集成化趨勢下,功能的疊加變相推動了產品價值與價格的提升。就如蒸烤炸一體機的出現,已經嚴重威脅到空氣炸鍋的廚房地位;破壁機的出現,也讓豆漿機、榨汁機等產品慢慢失去存在的意義,一機多用成為所有行業的共同趨勢,功能單一的產品注定會慢慢退出市場。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2年廚房小家電線上零售均價201元,同比提升9.7%,線下零售均價465元,同比提升4.5%,均價達到連續四年新高。
消費升級和產品結構升級依舊是未來小家電的大勢所趨。有家電分析師表示,小家電行業未來的核心競爭點依然萬變不離其宗,即產品力、營銷力、渠道力,尤其是經過了幾年流量紅利之后,產品力本身愈發重要。
當前,小家電市場已步入了存量競爭的境地。相比于大家電的壟斷格局而言,小家電技術門檻相對較低,難以構成競爭壁壘,競爭愈加激烈。家電產業觀察家洪仕斌認為,依托于互聯網興起的小家電品牌面臨成本控制、拓展渠道及提升利潤的難題。在傳統品牌依然具有較強品牌力的狀況下,年輕品牌如何“保鮮”是一個嚴重考驗。
隨著95后、00后等Z世代逐漸成長為主力消費群體,對于小家電企業而言,如何獲得年輕消費者的認可成為廠商都在思考的議題。
觀察 曾經的風口如今投融資熱度明顯減弱3月22日,廣東德爾瑪擬注冊上市創業板獲證監會同意批復。這意味著,代工貼牌小米、的德爾瑪,在三次遞交招股書后,終于迎來了即將上市的好消息。
在“電動牙刷第一股”素士科技終止創業板IPO,以米家電飯煲起家的純米科技重啟創業板IPO的背景下,德爾瑪注冊上市創業板獲批就顯得尤為提振行業融資士氣。
回看過往,疫情之初小家電行業強大的賺錢能力讓無數VC/PE聞風趕來,其中不乏紅杉資本、IDG資本、字節跳動、小米科技的身影,這條集消費、科技、潮流于一身的賽道也涌現出一輪輪巨額融資。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間,已公布的小家電行業融資超30筆,累計金額超80億元。其中,2020年至少發生了10個品牌的14起小家電融資事件。小家電賽道之火熱,可見一斑。
在2019年出現小家電風口,(002959)、(300824)等小家電企業迎來上市潮后,2020年一級市場上純米科技、紫米電子、素士科技、Oralshark等品牌紛紛取得融資,、晨北科技等企業順利登陸資本市場。如今投融資力度明顯減弱。
與此同時,隨著疫情火起來的小家電行業,招致這條賽道上的企業數量大幅增長。依據天眼查相關數據,2020年3-4月,中國小家電企業的注冊量高達10722家,1-8月累計發生的融資事件有8起之多。
研報數據也顯示,2020年1-2月,我國小家電企業注冊量僅為1.2萬余家,但在其后的3-4月份時間里,這個數值已經增至將近3倍,市場上小家電企業注冊量已經達到3.6萬家,到當年11月份時,這一數值已經達到了15萬家。
值得一提的是,超過一半的新增小家電企業集中在品牌運營方面,而不是原創制造。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三季度,我國102萬家的小家電相關企業中,58%散布在批發和批發業,這也構成小家電行業同質化競爭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