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地機器人、自助洗碗機、自動蒸箱烤箱,數字家電正進入千家萬戶,給人們生活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催生了不少新的問題——家電壞了,修起來困難重重,不少人寧愿換新的,也不愿修。

▲(漫畫)家電維修的困擾。新華社發 程碩 作
“修不如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家電維修究竟靠不靠譜?行業如何規范?為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家電維修市場陷阱多
3月20日,家住渝北區中央公園的市民曾小多,4個月前才維修的燃氣灶鋼化玻璃臺面又炸裂了。聯系售后服務,對方告訴她,雖然在保修范圍內,但鋼化玻璃有千分之三的自爆率,因此配件費用要自己出,人工維修費可以減免。
曾小多告訴記者,2020年1月,她花費1000多元錢買了這臺燃氣灶。去年12月,燃氣灶鋼化玻璃臺面就炸裂了一次,當時聯系售后時被告知,鋼化玻璃臺面已過保修期,更換新的臺面需要自己承擔費用,配件、人工維修費等算下來共計約300多元。沒有多想,曾小多掏錢維修。
“才過了幾個月,現在玻璃臺面又炸裂,再修又要錢,不如再加點錢換新的。”曾小多不理解的是,既然在保修范圍內,為什么要收費?她想到維權投訴,但考慮到流程繁瑣,只好放棄。
無獨有偶,家住江北觀音橋的宋雙,也遇到了家電維修的煩惱。2022年夏天,宋雙發現家中的空調吹不出冷風了,他聯系了重慶一家家電維修服務平臺,接線員表示“可能是氟利昂不足了。修起來價錢不貴,五六十塊錢”。該平臺隨即派師傅上門維修。修了后才知道,平臺所說的的“五、六十塊錢”,只是一個壓力單位氟利昂的價格,空調加滿氟利昂,花了700多元。宋雙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早知道要這樣多錢就不修了,直接購買新的,才多幾百元錢。”他抱怨道。
價格較高的家用電器,或許值得一修,對于一些小家電,不少消費者直接當廢品一丟了之。剛大學畢業的劉婷婷告訴記者,自己去年7月在網上購買了一款熨衣機,現在已經不出水蒸氣了,產品雖然還在保修期內,但維修需要自己承擔運費。劉婷婷表示,新的熨衣機不貴,自己付運費,還要等維修時間,還不如添點錢直接買新的,當天網上下單,兩三天快遞送到家,反而更方便。
維修慢,價格貴,“修不如換”原因多
市市場監管局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3月15日,全市12315熱線和平臺共登記處理投訴舉報41696件,其中,家用電器類1227件,售后服務等問題占投訴舉報總量的2.94%,排在商品類投訴前三位。
記者采訪了解到,維修慢、維修質量難以保障、集成化程度高和零部件精密導致維修價格貴,是消費者“修不如換”的主要原因。
先說維修慢。前不久,家住九龍坡區楊家坪的消費者唐樹權網購的剃須刀壞了,被售后人員告知,需要寄回廠家進行檢查和維修,大約需要10天。但10天后,剃須刀還沒修好。這期間,唐樹權深感不便,于是花200多元新買了一臺。“雖然維修價格不貴,但是時間耗不起,寧肯買個新的”,他說。
和唐樹權有類似想法的消費者還有很多,尤其是對于“快消”小家電,甚至還沒用壞就舍棄買新的。家住兩江新區大竹林街道的陶澤均說,為了燙火鍋,他以前買了一口電熱鍋,后來買了電陶爐,現在又買了電磁爐,這些小家電如果壞了去修,耗時間耗精力,不如直接淘汰。
再來看維修質量。重慶某家電品牌售后負責人牟某表示,家電維修門檻低,注冊一家維修企業幾乎不需要手續、資質,只需要身份證和公司名字就可以了。這些維修企業為了接到業務,就花錢在搜索平臺打廣告,花費越多排名越靠前。這就出現一些網絡平臺上冒充品牌維修服務的“假師傅”、“假售后”、“假網站”。“維修師傅”上門“維修”后開出了幾百到數千元不等的維修費用,更有不少消費者表示遭遇過增加維修內容、提高維修費用、夸大維修難度的情況。
最后,家電集成模塊化程度高,維修成本高。重慶格力空調一家售后服務中心負責人熊堂欽表示,現在的家用電器內部結構多以集成化和模塊化為主,模塊更加精密,一旦損壞則需要更換整個集成模塊電路。“家電迭代提升越來越快,往往兩三年就換代了,而配件大多不能通用,造成維修難度大、成本高。” 熊堂欽說,比如格力空調,以前維修就不需要檢測儀器,直接換零部件,現在就需要檢測儀器,檢查問題,分析原因,最后確定換集成模塊,成本不菲。
地方標準來了,“亂劈柴”將被查處
家電壞了,是修還是換,重慶市家用電器服務企業聯合會(簡稱市家電服務聯合會)秘書長詹冬有三點建議:
一是根據家電使用情況判斷是否有維修價值。詹冬認為,我國對家電沒有強制報廢標準,只有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發布的《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規定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年限應從購買日期起連續計算。其中,冰箱、葡萄酒柜、空調的安全使用年限為10年,燃氣灶、吸油煙機、儲水式電熱水器、凈水機、食具消毒柜、洗衣機和干衣機的安全使用年限為8年。
“修還是換,消費者要看家電的剩余壽命,如果沒有超過安全使用年限,維修價值高,建議維修如果已經超過了限定使用年限或即將到達使用年限,且機器型號停產,配件費用較高,則建議更換,以防出現安全隱患”,詹冬說,目前,重慶正在實施家用電器以舊換新活動,消費者可以考慮將舊的家電換新的。
二是加強監管,出臺家電維修行業標準。詹冬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智能家電進入千家萬戶,維修服務成為了整個家電產業鏈末端最重要的一環,要推進家電維修行業標準化建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就要有相關服務質量規范。對此,市商務委、市家電服務聯合會在2020年共同制定了《重慶市家電維修業服務質量規范》(簡稱《規范》),防止家電維修市場“虛構故障”“小病大修”“價格虛高”“返廠維修不返廠”等亂象。
但是,行業標準沒有強制力,維修企業如果不執行,怎么辦?詹冬表示,目前,市商務委、市家電服務聯合會正在會同市場監管部門,制定針對家電維修行業地方標準,有了這個標準,維修企業就必須執行,虛假宣傳、冒充維修人員、坐地起價等行為,就將被查處。
三是消費者要擦亮雙眼,不能只聽維修人員的。詹冬建議,消費者購買家電時應盡量選擇品牌家電,在維修時還要選擇正規的維修企業,維修時核實維修師傅信息,留存消費憑證,并對維修過程進行視頻和圖片保存證據。她告訴記者,目前,市家電服務聯合會根據《規范》內容,授予重慶100多家維修企業誠信示范企業稱號,消費者選擇這些企業,自己的權益才能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