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能化時代讓家電企業掌握大數據賺錢技能
賣出去的是一臺臺智能家電,但是對于家電企業來說,收獲的不只是一臺臺硬件的銷售利潤,還包括智能家電背后所隱藏的龐大用戶數據,即將帶來的豐厚利潤和商業回報。
雖然進入2017年以來,家電企業的智能轉型和市場引爆遭遇階段性的瓶頸。除了智能電視目前的普及率已經突破80%以上,而且還在向90%沖刺。但是,智能冰箱、空調,以及洗衣機、廚電、小家電、熱水器的智能化,仍然在10%-20%左右徘徊。不過,現有規模的智能家電所產生的用戶大數據,就已經讓很多家電企業感到意外和驚喜。
早在智能家電引爆初期,家電企業就已經為未來描繪了一幅藍圖。其核心就是要基于智能家電直接連接用戶之后,獲得用戶在產品使用過程中的大量行業習慣等數據。從而具備進行二次、三次商業開發的可能性。比如說,一臺臺的智能空調,就是一個個小型的室內空氣質量監測基站;一臺臺的智能冰箱,就是一個個小型的食品存儲和消費數據中心;一臺臺的彩電和洗衣機,更是可以帶來無限的商業想象。完全可以拿這些數據與互聯網公司、商超生鮮公司,進行多次的商業價值開發。
基于數據家電企業可以進行用戶畫像,從而達到產品功能開發的更精準,直擊市場和用戶目標;同樣基于大數據電視企業可以“千人千面”,為用戶提供不同的內容和服務;其實這已經不是家電企業單方面的想法。早在去年,中國就明確提出要實施大數據戰略,到2020年之前將大數據相關市場規模擴大至目前的3倍、達到1萬億元的目標。
只不過當前對于很多家電企業來說,核心不是要收集數據進行商業開發,而是要盡快盡可能的推動智能家電產品的普及和引爆。要擁有一支龐大的用戶隊伍,才能進行數據的持續開發和應用。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將利其器”。
美國調查公司IDC預測,2017年全球大數據市場規模將同比增長12.4%,達到1508億美元。其中美國為788億美元,而西歐達到341億美元,加起來占到世界市場的75%。截至目前,與美國等國家相比,中國的大數據規模雖然占比很小,但未來發展空間卻是巨大。由此,這也為很多家電企業的智能化轉型注入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