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有韓國媒體報道稱,自日本宣布半導體材料限韓令后,韓國半導體廠商至今已1個月未能從日本進口高純度氟化氫及光阻劑等材料。
目前,韓國業界推測SK海力士剩下的高純度氟化氫與光阻劑庫存只剩下1.5個月。此外,三星電子的情況也大致相近,未順利解決原料取得問題。
時間撥回到一個月之前,日本政府修改了對韓國的出口管理運用政策,決定從7月4日開始實行限制向韓國出口電視、智能手機中OLED顯示器部件使用的“氟聚酰亞胺”、半導體制造過程中必須使用的“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等3個品種。
一個月已經過去,騰訊科技聯合知乎推出策劃,從多角度來看待日韓這場貿易戰帶來的影響,以及背后所折射出的深層含義。
影響: 日本準確掐到了韓國經濟的七寸
韓國經濟的最大弱點是:它嚴重依賴出口的,其外貿出口占GDP比重達50%左右,其中半導體出口額又占韓國出口額的25%左右。所以,半導體財閥企業,如三星和SK海力士的公司營收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韓國經濟的晴雨表,是毫無爭議的韓國經濟命脈。
過去一年多,全球半導體行業本就進入低谷周期,三星們也不例外,在這樣的時候再對它們來個釜底抽薪,對韓國經濟的傷害性就會立竿見影。
相對其他行業,半導體行業還有一個獨特的特點: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完全掌握半導體行業的全產業鏈,但是相對而言,美國和日本掌握了設備和材料的上游產業鏈,所以對這個行業的控制性較強。
被限制的材料是氟聚酰亞胺、光刻膠、高純度氟化氫。光刻膠對光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氟化氫氣體是DE(干法刻蝕)工藝中非常重要的原料氣體之一。
日本直接切斷了半導體原材料的供應,就會讓三星們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境地。因為任你三星工藝能力再強,強到都可以把英特爾拉下馬,強到可以讓臺積電緊張,但這都沒有用,不給你材料,你的生產線就只能停工。
有人可能會問:日本不供應,從其他國家買不就可以了嗎?
這就又涉及了技術上的一個問題:原材料供應方變化導致的芯片良率損失。
半導體行業和其他行業不同的一個特點就是,原材料上一丁點改變都有可能會對產品良率造成影響(通常是負面影響),由于半導體制品的昂貴售價,即便是0.1%的良率損失,折算成金錢都是非常巨大的數字。
事實上,在芯片生產的上千步流程中,每一個機器使用的零件供應商、每一步使用原材料的供應商,都是嚴格指定的,不允許隨便更換。
如果有特殊需求(如成本考量)需要更換,則要經歷嚴格而又漫長的認證過程,以認真考察對工藝、良率以及產品可靠性的影響。
而日本切斷供應以后,三星已購買的原料庫存僅僅能夠再支撐兩三個月,這么短時間想要找到光刻膠和氟化氫這么重要原材料的替代商家并認證結束,難度無異于登天。
所以,如果短期內日本不撤回禁令的話,韓國半導體制造廠就只能停工,或者即便不停工,使用替代原料進行風險量產,但是得到的芯片的可靠性問題必然受到客戶們的強烈懷疑,無疑將會引起不小的業內地震。
一旦停工的話,受供需關系影響,存儲芯片價格大概率會上漲。
日本高科技產業遠遠沒有衰落
在日韓貿易戰開打前,有一種聲音在業內廣泛流傳:日本已經在半導體、芯片以及顯示面板領域沒落了。
但是經過和韓國的一戰充分證明,日本在更上游的半導體材料及設備領域保持了極大的優勢。
據SEMI推測,日本企業在全球半導體材料市場上所占的份額達到約52%,而北美和歐洲分別占15%左右。日本的半導體材料行業在全球占有絕對優勢,在硅晶圓、光刻膠、鍵合引線、模壓樹脂及引線框架等重要材料方面占有很高份額,如果沒有日本材料企業,全球的半導體制造都要受挫。
放眼望去,半導體材料幾乎被日本企業壟斷,信越、SUMCO(三菱住友株式會社)、住友電木、日立化學、京瓷化學等。
在靶材方面,全球前6大廠商市占率超過90%,其中前兩大是日本廠商Shin-Etsu和SUMCO, 合計市占率超過50%。
硅片方面,全球硅片行業形成日本信越化學、三菱住友、德國世創、韓國LG四大供應商壟斷格局,占據全球超過90%以上的硅片供應。其中,日本信越半導體占27%,日本三菱住友占26%。
光刻膠,主要包括PCB光刻膠專用化學品(光引發劑和樹脂)、液晶顯示器(LCD)光刻膠光引發劑、半導體光刻膠光引發劑和其他用途光刻膠4大類。目前,半導體市場上主要使用的光刻膠包括 g 線、 i 線、KrF、 ArF 四類光刻膠,其中 g 線和 i 線光刻膠是市場上使用量最大的。
市場上正在使用的KrF和ArF光刻膠核心技術基本被日本和美國企業所壟斷,產品也基本出自日本和美國公司,包括陶氏化學、 JSR株式會社、信越化學、東京應化工業、Fujifilm等企業。
韓國是紙老虎?
在日本祭出殺招后,有媒體喊出了“韓國是紙老虎”的論調,畢竟日本一咳嗽,韓國就面臨扎停產的尷尬。但事實上,日本在材料學的底子確實非常雄厚,但并不是離開它只能等死。
日本的高純度氟化氫市占率高,很大程度上只是因為韓國長期使用日本氟化氫,并且韓國半導體市占率就那么高。
韓國不產高純度氟化氫,更多是過去政府和環境、居民團體的限制而已。8年前韓國忠南地區的材料企業就生產出了99.99999999%純度的氟化氫,這比現在日本擬禁止出口的99.999%氟化氫的純度還要高許多倍,但因在地居民的反對和法規限制漂流、作罷。
目前,三星、SK開始測試自家產的氟化氫,其自家產品預計六個月后可以投產。當然,換新的氟化氫,單單測試就需要3~6個月,測試結果也不能保障,還得不斷調試,下游良品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
去年11月韓國政府和企業就通過自己的情報網獲悉日本的計劃,相關企業也提前儲備了4個月的庫存。這次事情真正爆發,韓國固然不情愿,但也并不避戰。政府已宣布全面支援扶持相關材料企業,事態長期化的結果只會是韓國企業的“脫日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