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種材質,為何一家賣5000元,另一家近萬元,差別這么大”,“說的是實木家具,回家怎么就成貼皮了,還說實木貼皮也是實木家具類,退貨成難題了。”
近年來隨著實木家具款式不斷的創新,不少年輕人也加入到購買實木家具的大軍。也正是因實木家具巨大的市場空間,導致很多商家借著消費者不懂實木家具趁機“魚目混珠”。
實木家具行業都有哪些“貓膩”?聽聽專家怎么說。
貓膩1:貼皮家具冒充全實木
業主吐槽:“我說要實木餐桌,他們給我介紹了一款樣式挺好的柚木餐桌,告訴我是全實木家具。買回去一個懂行的朋友偶然看見了,說這不是全柚木,是柚木貼皮家具是拼接貨。我要退款商家卻說他們這屬于實木類范疇,合同上也是寫著實木類家具,而不是全實木。”
行家分析:實木類家具≠全實木家具
據國家2009年5月份正式實施的《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GB/T-3324-2008)中明確將實木類家具分為全實木家具、實木家具和實木貼面家具三大類。全實木家具指所有的零部件(鏡子托板、壓條除外)均采用實木鋸材或者是實木板材制作的家具;實木家具是指基材采用實木鋸材或實木板材制作的家具;實木貼面是指家具基材采用實木鋸材或實木板材制作,并在表面貼實木單板或薄木(木皮)的家具。
林產品質監站工程師張鴻超表示,實木家具不一定是指家具完全有一種木材制成的,可以使用好幾張木材。但前提條件一定是家具所有零部件(鏡子托板、壓條除外)均采用實木鋸材或實木板材制作;實木貼面家具屬于實木家具類,前提是家具基材是實木。表面貼的是實木單板或實木木皮。如商家的餐桌基材是實木,表面貼的是橡木木皮或單板就屬于實木家具類范疇。消費者一定要清楚實木類家具不等于全實木,而是包括全實木、實木家具、實木貼皮三個種類。
貓膩2:木材名縮寫價格差異大
業主吐槽:“我花了13000元買的北美黑胡桃衣柜,怎么就成了南美黑胡桃了。聽說這來兩個木種價格是有差異的。導購告訴我是北美黑胡桃,但定貨單上寫著黑胡桃,現在告訴我他們提前告知過了。我也簽字確認了,不給退貨。”
行家分析:一字之差材質全變了
實木家具涉及的木材品類眾多,榆木、海棠木、橡木、烏金木、水曲柳、胡桃木……這些木材質量、密度、硬度、價格都有較大的差異。派克兄弟總經理盧育科介紹,拿近年比較流行的北美黑胡桃來說,進口北美黑胡桃原木進價30000元/m。我國秦嶺區域的核桃木木材色澤與北美黑胡桃顏色相近,但核桃木木材進價為2000元/m。因此有商家利用核桃木冒充北美黑胡桃,看起來差不多的木材價格相差好多倍,一旦選錯,消費者損失不小。
此外,橡木、橡膠木也是容易被混淆的木材,導購填寫定貨單時有時用“橡”縮寫,但“橡”可以是橡膠木,也有白橡、紅橡等材質,不同橡木價格也不同。因此選購實木家具不要嫌麻煩,盡量讓商家在定貨單上寫出木材材質全名、型號、產地。必要時可做虛假賠償承諾,做到有理有據。
貓膩3:人造板冒充實木類家具
業主吐槽:“買實木家具的時候導購讓我們掂重量,說是實木家具用材厚實,家具普遍較重。我們買的餐桌的確非常重要,感覺很劃算。誰知,一次磕掉了一塊皮,才發現里面是顆粒板,不是實木。”
行家分析:重量不是實木判斷標準
從事實木家具行業的張強表示,實木顆粒板屬于刨花板的一種,也是人造板材,不符合《木家具通用技術條件》中的相關規定。木材因生長環境、密度、硬度均不同,重量也不同。有些人造板的重量比榆木、松木還要重,因此重量絕不是判斷實木家具的標準。
消費者購買實木家具看不到內部板材,也不可能鋸掉一塊木頭,因此給了商家造假的機會。
消費者可通過以下辦法判斷是人造板材還是實木:①看實木家具木紋和疤結,這是主要的判別方式,如果家具正反面木紋差距小,就可能是實木。如果整個家具木紋規整、均勻甚至無任何結疤,就要考慮是否是人造板;②實木家具用手輕敲會發出較清脆的聲音,而人造板聲音低沉,木件會發出咚咚的鼓聲。 華商報記者 千朋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