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綠色環保沒有旁觀者。政策環境、技術環境、輿論環境倒逼,不環保或環保技術無法跟上時代技術發展的企業將淘汰出局。家居行業標準化、規范化的時代已經來臨。而家居做綠色環保,不僅是家居人的責任和義務,更是家居人經營的一份智慧。”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副總裁張賢說的這番話擊中了每一個家居人的心。
9月12日,在第42屆中國(上海)國際家具博覽會(下稱“中國家博會(上海)”)上,紅星美凱龍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聯合發布《中國家居綠色環保競爭力白皮書》(下稱“白皮書”),這也是國內首個提出將綠色環保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白皮書。

圖為:《中國家居綠色環保競爭力白皮書》發布儀式
會上,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副總裁張賢分享了他對家居行業做綠色環保的看法。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活品質和消費環境改善升級,家居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家具類零售總額達2809億元,同比增長12.8%。張賢表示,“但總體而言,消費者對家居品牌認知度低,綠色環保已經成為比價格、技術乃至資金更強的競爭力。”

圖為:紅星美凱龍家居集團副總裁張賢發言
“白皮書更是一種提醒”
發布會上,張賢分享道,10年前,車建新董事長將綠色環保作為紅星美凱龍企業發展的基本戰略和要求,并在2016年將此寫入企業使命。作為一個流通企業,聯合起上下游,把家居綠色環保推進成了紅星美凱龍一直堅持的戰略目標。
自2013年開始,紅星美凱龍與中國質量認證中心聯手啟動“家居綠色環保領跑品牌項目”,以綠色、環保、節水為主題,基于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最新的國內外質量管理體系上,建立的集“工廠源頭檢測+工廠質量體系認證+商品全程追溯+商場在售商品現場抽檢”四位于一體的評價模式。
而此次再次攜手中國質量認證中心發布《中國家居綠色環保競爭力白皮書》,不僅是紅星美凱龍為消費者綠色環保健康生活負責任的體現,更是紅星美凱龍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對行業以及社會的提醒。
伴隨著消費理念提升,我國家居產品逐漸從功能耐用轉入追求安全、注重環保。白皮書顯示,97.76%的消費者在選購家居產品時會考慮綠色健康因素,80后、90后是品質消費的主力,綠色環保也是他們衡量品質好壞的主要維度之一。
“同時,紅星美凱龍在行業奮斗了三十多年,這次我們想和社會有一個更有深度的交流。我們希望通過白皮書,通過紅星美凱龍積累了三十多年的數據,突出消費者對家居審美與品質的新追求,喚醒行業內各方對自身定位的新認知,類似于一個提醒。”張賢說道。
多管齊下推動家居行業綠色升級
他進一步指出,當消費者的需求逐漸從價格側重升級為品質側重,這也倒逼著生產品質的同等升級甚至是越級提升。
對于經銷商、品牌商、工廠而言,如何在目前異常激烈的同質化競爭中脫穎而出?對此,張賢認為企業應該對消費者的痛點和需求點保持高度敏感,不斷提升產品的質量,以滿足其需求。
“紅星美凱龍每年都在提升綠色環保健康的標準,對所有的工廠進行抽樣檢測。并且,每年都會重新評、重新做,形成一種動態競爭。”張賢分享道。在他看來,如果規則是不變的,市場競爭只會停留在固定的標準上。為此,紅星美凱龍每年都在提升標準,市場競爭的整體質量也會覆蓋原先較為低級的標準,并不斷升級,其實追求的是一種動態競爭。
在具體做法上,紅星美凱龍通過“三步走”的舉措,敦促品牌商、工廠逐步實現綠色升級。
張賢介紹道,第一步,通過在全國幾百家商場不定期抽檢、神秘買家抽檢,解決商品質量問題。第二,聯合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到工廠源頭開展檢查檢測,借鑒德國、日本的做法,把行業內的獲得綠色環保領跑認證的品牌以領跑者的姿態向前推,通過綠色環保領跑品牌帶動整個行業綠色環保品質提升。第三,打造中國家居正品查詢平臺,全程追溯保障家居正品流通,只需掃碼即可獲知產品從原材料采購到物流運輸的全生命周期相關信息。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家居正品查詢平臺”掃碼量已經達到503萬次。
家居綠色環保已成為企業的經營戰略
張賢在分享時也提到,“從近年來的觀察中,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家居綠色環保已從責任和義務,悄然變為企業的經營戰略和競爭戰略。”
他介紹道,最開始紅星美凱龍到工廠源頭開展檢測時,參與企業只有一兩百家,現在已發展到近兩千家,同時還有很多企業在爭相報名,企業積極性在不斷提升。同時,一些未進入綠色領跑的品牌也希望通過綠色領跑項目的參與及評選,能夠全面提升工廠的質量生產體系。如今綠色環保領跑活動的檢測質量不斷提升,申報標準把控更加嚴格,準入門檻不斷提高。“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綠色環保領跑品牌已經獲得了遠高于行業增速的發展速度。”他欣喜地說道。
白皮書顯示,綠色環保領跑品牌連續三年在紅星美凱龍家具類品牌銷量排行榜前10名中占據8個席位。同時,紅星美凱龍年度銷售數據中關于單個品牌的銷量數據對比也顯示,綠色領跑品牌銷量遠高于其他品牌。
今年,紅星美凱龍還啟動了首屆綠色環保周,旨在通過綠色領跑、家裝課堂等多項活動讓更多品牌、更多消費者都參與到綠色環保事業中來。

“構建起綠色環保競爭力,讓綠色環保成為消費者識別品牌的標識之一,進而塑造起對手難以模仿和超越的壁壘。只有這樣在面臨日益嚴格的環保標準時,企業才能應對自如。”張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