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傳中談及董明珠對格力的意義,被外界解讀為“開撕”;曾力排眾議提拔董明珠,退休后選擇“不評價”

2010年7月15日,時任格力電器董事長朱江洪、格力電器總裁董明珠在北京出席格力電器新技術全國發布活動。
上周,董明珠“前任”、格力創始人、前任董事長朱江洪出版的自傳《我執掌格力的24年》在商界掀起風波。自傳中,朱江洪為格力的一段往事“正名”,被解讀為“開撕董明珠”。
自2012年去職以來,5年中大多數時間保持“沉默”的朱江洪突然發聲。有人認為這是不平則鳴,有人認為這是不甘寂寞,更有人揣測這是格力新老勢力的列陣、遙指明年將要進行的董事會換屆。
7月21日,廣東佛山,朱江洪的自傳簽售會上,72歲的朱江洪看上去十分平靜。他在一本又一本書的扉頁上不疾不徐地簽名,低頭簽了一個上午。對于如今的格力和董明珠,只字未提。
在這場簽售會之外,朱江洪原本打算在7月23日參加一場與格力老員工的聚會,但隨著自傳引出的爭議,這場見面會被迫取消。
出書憶舊,故人聚會。這些看上去平常的事情,是否真的存在水面下的暗涌?去職5載、年逾古稀之后,這一次,究竟是朱江洪主動走進是非,還是被動卷入了風波?
“已經退休了,不評價現任領導”
與媒體之前渲染的“開撕董明珠”不同,在7月21日新書簽售會的現場,朱江洪一直在避免談及董明珠。在老員工的眼中,這是朱江洪的常態。
7月21日,佛山,朱江洪迎來了他的自傳《我執掌格力的24年》出版以來的第5場簽售活動。
這場新書簽售會選取的場地是一座寫字樓的一樓大堂,朱江洪新書簽售會的背景板迎門而立,面向背景板擺放的幾排椅子占去半個大廳。在作者演講開始前,大約不到200人填滿了這些位置。
72歲的朱江洪頭發烏黑,一絲不亂。他坐在臺上,不停不歇在一本本書的扉頁上簽名,身旁的書本堆成小山。每當有人請求合影,朱江洪才從書堆中抬起頭來。
與現場的人氣相比,朱江洪自傳中的一段話正在引起更大的爭論。
在講述“功成身退”的章節中,他寫道:“有媒體炒作‘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這話或許有一定道理。至于‘沒有董明珠就沒有格力’,恐怕就值得商榷了。”一夜之間,“朱江洪開撕董明珠”的新聞迅速刷屏。
不過,與媒體渲染的“開撕董明珠”的高調姿態存在出入,簽售會現場的朱江洪甚至有意避開董明珠這個名字。
在現場,年過70的朱江洪將一切可能涉及董明珠的問題擋回去。當被問及“對如今的格力有何建議”時,朱江洪說,“你讓我說它現在應該怎么做,這不是讓我說三道四嗎?我已經退下來了,不評價現任領導。”
據已經退休的格力老員工說,在“老格力”圈子里,董明珠這個名字“比較敏感”,他們印象中,朱江洪從不主動在這些故人面前談及董明珠,大家也就避免在他面前觸碰這個話題。
“我們這個圈子里都佩服他”
在簽售會現場,容桂總商會會長,朱江洪的“老同行”孫志恒以東道主的姿態忙碌穿梭其中,其公司也有不少員工前來捧場。在“老格力”們的眼中,這與朱江洪深受圈內人的佩服有關。
與董明珠在國內家喻戶曉的知名度不同,朱江洪的影響力主要體現在行業內。
2012年退休后,朱江洪仍然兼任中國家電協會技術顧問、中國暖通品牌企業聯盟委員會會長等職務。近幾年,他頻繁受到行業邀請,以專家的身份在各地講座。
7月21日簽售會現場,一排身穿某企業工服的年輕人端坐在現場,“捧場”的意味很明顯。帶隊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的老板孫志恒是這次簽售會的組織者,也是朱江洪的多年好友,老板帶他們前來參加此次簽售會。
孫志恒現任容桂總商會會長、廣東恒基金屬制品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的企業生產和經營空調配件,與朱江洪同屬空調圈里的“老同行”。7月21日佛山的簽售會上,主角是朱江洪,但孫志恒全程以東道主的姿態忙碌穿梭其中,指導和安排各項事宜。
除了孫志恒之外,格力曾經的經銷商、昔日合作伙伴、一些當地同行業商人代表也慷慨解囊,排隊向募款箱里投錢。據介紹,簽售會的性質是公益義賣,所得款項將用于捐贈當地職業學校。
“為什么朱總退下來了還能有這么多人捧場?”一位格力老員工對記者說,“因為我們這個圈子內都佩服他。”
發新書、召舊部,引來風波
按照計劃,朱江洪原定于7月23日與格力老員工進行見面。不過在自傳引出爭議之后,這場見面會也被迫取消。
“為免媒體過度解讀,23日活動已取消。”7月18日,距離這場“活動”還剩下不到一周的時候,朱江洪的兒子朱劍鋒在短信里簡短回復記者。
這場活動指的是原定于7月23日在珠海舉辦的朱江洪與格力老員工的見面會,按計劃,前往參加聚會的,都是朱江洪時期格力的老員工,不少人已經退休。
大概在7月15日前后,格力老員工將舉行聚會的消息不脛而走。在此之前,朱江洪的自傳已經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此時傳出的員工聚會消息在外界眼中立刻顯得“不夠單純”:去職五年后,這位格力的老掌門意欲何為?這次聚會很快被外界解讀為“朱江洪要‘集結舊部’”。
另一個巧合的時間節點是,格力即將于明年迎來董事會換屆。有觀點認為,2018年的這次換屆,將成為屆時年滿64歲的董明珠退休與否的關鍵節點。值此關鍵時期,“新老矛盾”的爆發,被認為可能對格力高層變動的走向產生影響。
“他們說要見我,說出錢請我吃飯。”輿論熱炒之下,朱江洪不得不向媒體解釋稱,“后來這個事情完全變味了,變成我召集他們了。”
和其他“老格力”一樣,被通知聚會取消的格力老員工熊六相也感到十分遺憾。據報道,在這場原定名為“格力緣”的聚會取消前,已經有三四百人報了名。
在簽售會現場,幾位“老格力”也向新京報記者否認了外界的諸多“聯想”。
格力前工程師劉雁彬告訴記者,朱江洪退休后,大家已不止一次相聚宴飲。有時候參加聚會的甚至會有仍然在職的格力員工。而這些聚會大多不是朱江洪發起組織,而是“大伙請他”。
如果“老格力”們的聚會如期舉行,董明珠會參加嗎?
“不會,關鍵是也沒人邀請她。”一位“老格力”說。
夸贊董明珠的“死敵”小米
盡管朱江洪一直不進行任何“是非對錯式”的評價,但在自傳中談及企業廣告策略時,朱江洪選擇了夸贊小米,后者則與董明珠之間產生過諸多“互懟”的經歷。
在21日的簽售會上,新京報記者向朱江洪問起,如何評價其離任后,格力這幾年所進行的跨界轉型。
像預料之中那樣,朱江洪不進行任何“是非對錯”式評價。在一眾人馬的簇擁下,朱江洪略停腳步,笑著答道:“跨界這個東西,既然很多企業都在做的嘛,她做也是正常的。”
他在書里并不是這么寫的。
自傳中,盡管正面直接提及“董明珠”的內容很少,但有不少看似閑筆的部分,都容易使人聯想到“董小姐”行事和言論。“在格力任職的二十多年中,曾有人勸我搞汽車,(我)不干;有人勸我搞太陽能,(我)不干。”“在各種誘惑面前,不夠專一,想法太多,太花心,總認為別人的飯好吃,沒有集中有限力量,使自己的產品在技術上得以提高……最終就是大浪淘沙,退出歷史舞臺。”
有意思的是,在談及企業廣告策略時,朱江洪順帶“夸”了一把小米。
“小米從來不在媒體上做廣告,但在中央電視臺設下的‘賭局’,讓好賭的中國人分外關注。把它作為茶余飯后的談資,一夜之間讓小米家喻戶曉。”
近年來,小米似乎已經成為董明珠的“死敵”。2013年“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小米創始人雷軍以“5年之內營業額擊敗格力”與董明珠立下10億元的賭約。此后兩人開啟了“互懟”模式。此后數年,董明珠多次公開炮轟小米,先后釋放出“不用小米手機是因為小米質量不行”,“格力手機都是自己研發自己生產,并不像某些廠商采用貼牌機”等諸多言論。
全書21萬字,僅13次寫到“董明珠”
盡管“朱董之爭”隨這本書的出版在最近成為談資和噱頭,但朱江洪在書中對董明珠的直接描述相當簡略。據粗略統計,在共計21萬余字的書中,朱江洪僅有13次提及“董明珠”。
京東商城上,朱江洪的自傳已經上架多日,售價47元。截至7月23日,該商品下目前共有49個購買評論,有人認為“接地氣”,有人說“語言平實,和董小姐的高調截然不同。”
隨這本書配發的廣告詞頗具閱讀吸引力:“格力之父終開口,江湖傳言一筆清”。
盡管“朱董之爭”隨這本書的出版在最近成為談資和噱頭,事實上,朱江洪在這本書中對董明珠其人的直接描述可謂相當簡略、并且克制。據新京報記者粗略統計,在共計21.6萬字的全書中,朱江洪僅有13次提及“董明珠”三個字。且大多集中出現在全書的最后一章“功成身退”中。
在這一章中,朱江洪回憶了董明珠的提拔和任用過程。根據朱江洪的描述,1994年,倚重科研創新的朱江洪為了平衡技術和銷售人員的待遇水平,大幅降低了銷售的提成比例。此舉引發了銷售人員的大批出走,經營部正部長之位空缺出來,就是此時,朱江洪在董明珠投票支持率并非第一、并且在公司內部爭議巨大的情況下,力排眾議,破格提拔董明珠擔任經營部部長一職。
此后,朱江洪又先后舉薦董明珠升任銷售副總和上市公司總經理等要職。2012年,朱江洪退休,董明珠取代他成為格力集團新一任董事長。
不過,從書中所述來看,董明珠最后接替自己成為格力董事長這一結果,是朱江洪之前所沒有準備的。2012年5月,珠海市領導向朱江洪傳達格力新一屆人事安排,決定由董明珠接任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及格力集團董事長職位。5月25日,換屆股東大會后,朱江洪收拾東西,一個人悄悄離開公司。
據此前媒體報道中講到的往事,2012年5月,朱江洪從格力董事長任上退休,僅隔一個月后,他獨自赴北京參加活動,格力方面沒有安排接機,令當時67歲的朱江洪倍感“人走茶涼”。
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董明珠曾表示,格力真正有專利技術是從2012年開始,這正好是朱江洪正式離開格力的時候。
在媒體的報道中,2015年,董明珠還在一次內部會議中講述了自己當年與格力的不正之風作斗爭的經歷,表示“當時格力電器不是直接的裙帶關系,但朋友、熟人關系特別多,首先以最高領導為代表。他從廣西帶來的人認為,自己有這樣的后臺,他就可以為所欲為……”
從“力排眾議”到“不再評價”
對于朱江洪為何會在自傳中如此談及董明珠,幾位格力老員工都表示“不太了解”,但在他們眼中,大家當年都還在格力共事的時候,董明珠和朱江洪二人的行事、性格差異就已經十分明顯。時至今日,朱江洪已經對這位力排眾議提拔的高管“不再評價”。
盡管沒有直接提及董明珠的名字,但朱江洪在簽售會現場的發言,似乎也包含了對董明珠的隔空回應。
朱江洪說,格力的成功是所有格力員工共同奮斗的成果。他在書中也同時寫道,“一個人能力再大終究是有限的,做企業不是一兩個人所為,應該都是團隊的力量。”“沒有公司領導層和格力員工尤其是骨干員工的拼搏與風險,就不可能有格力的今天。”
與此相對的事實是,朱江洪卸任5年后,格力被董明珠打上了鮮明的個人烙印,董明珠以自己張揚高調的個人風格成為網紅企業家“董小姐”。在不少人眼中,董明珠這個名字就代表格力,甚至格力也約等于董明珠。
作為一手發掘并提拔董明珠的“伯樂”,朱江洪與董明珠本應有著知遇的情分,二人關系又是怎樣走到如今這一步的?對此,幾位格力老員工都表示“不了解”“不好總結”,但根據他們共同的描述,大家當年都還在格力共事的時候,董明珠和朱江洪二人的行事、性格差異就已經十分明顯。
“朱總為人比較低調、更注重技術研發,她是反過來。”7月21日,一位不愿具名的格力老員工這樣說道。不過,從公開的跡象來看,兩人同時在職格力的時候,這些“差異”并沒有影響到“朱董配”的通力合作。
對于自己與董明珠的關系,朱江洪一直沒有公開回應,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他表示,“這幾年,格力跟我沒有任何聯系,我不評價現在的格力人和事。”
“有媒體在炒作‘沒有朱江洪就沒有董明珠’,這句話或許有一定道理。因為我,她走上了企業的各級領導崗位,站在格力這個大舞臺上,才有了她大展拳腳的機會。當然,她個人也很努力,對工作盡職盡責,不斷磨煉,不斷成長,最終成為全國知名的企業家。
我經常看到有媒體說,格力有今天,是因為銷售做得好。我并不同意這個說法,因為他們只看到了格力的表面,沒有看到它的內涵和實質。我至今還未發現世界上有哪個知名品牌不是靠創新產品,而是靠銷售搞上去的。
企業是做出來的,不是喊出來的,更不是吹出來的。我提倡低調做人,高調做事,這是我的性格決定的。”——朱江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