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第二季度的結束,彩電市場的形式似乎并不樂觀。

就拿目前中國彩電企業的業績來說,我國的五大彩電廠商利潤全部下滑,成為近年來彩電市場表現最為糟糕的一次。
然而,嚴重下滑的并非只是中國的彩電市場。據悉,今年上半年,全球整體的電視機市場表現不佳,中國、北美、歐洲都出現了市場低迷的現象,全球的電視機行業都不約而同的出現了產品積壓的現象。
在這種情況之下,中國彩電生廠商的庫存周期已經從正常時期的6個星期增加到了7.4個星期,海外廠商則增加到了10.6個星期。
為此,作為全球電視機制造巨頭的三星電子,已經將2017年的全年銷售目標從之前確定的4800萬臺減少到了4400萬臺。
2017年上半年彩電市場的運行壓力主要體現在上游面板漲價以及低利潤下的運營難度,那么,正處于重壓之下的彩電行業,能否在下半年擺脫艱難前行的現狀呢?
彩電市場表現持續低迷 價格波動成為主要原因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需要搞清楚的是為什么今年的彩電市場持續低迷。
首先,造成全球彩電行業和國內彩電行業“不景氣”的原因,與價格的不穩定性分不開關系。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各行各業及民用商品漲價潮愈演愈烈,家電企業的成本壓力在2017年上半年充分顯現,不論是“黑電”還是“白電”的價格均出現不同幅度的回升以及銷售規模的下降。
隨后,在彩電行業遭受長達14個月的面板價格上漲之后,長周期、高幅度已經成為了業內共識,外加上彩電品牌集中度較低、新品牌眾多,所以成本增長帶來的風險以及沖擊更為猛烈。不僅如此,房地產多調控政策也加劇了彩電消費市場的不穩定性。
而除此之外,這兩年彩電業績的增長與行業的野蠻成長也成為重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在互聯網品牌模式的刺激下,提前消化了今年彩電產品的市場需求。同時,2016年彩電銷量創新高,也在一定程度上透支了銷售規模。
然而,當面板市場在今年的二三月份進入了相對平穩狀態之后。從6月份開始,幾乎所有尺寸的面板均出現了價格的下滑。
或許,面板價格下降不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整機企業的成本壓力,同時也為下半年電視行業的破局埋下了可能。
成本下降為行業帶來轉機 彩電市場或將回暖
值得一提的是,伴隨著一季度面板價格延續漲勢,萎靡不振成為了市場表現的代名詞。
而如今正處于面板價格松動的過渡期,價格增速放緩趨于平穩,市場逐步顯現活力。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彩電市場或許將會因為面板價格漲幅逐步收緊,逐漸朝著更樂觀的方向邁進。
就如同相關預測數據所顯示的那樣,在面板價格下調的影響下,接下來的彩電市場將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預計全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將達5301萬臺,同比增長4.2%,零售額規模將達1640億元,同比上升5.1%。
正是因為下半年電視面板價格的上漲無望,才使得電視市場有可能打破近乎半年的“冰封期”。
只不過,雖然上游面板等原材料的價格下降,給了彩電生產廠商更多的操控空間,但同時應警惕下半年彩電市場再次陷入價格戰的泥潭。來源: 電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