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國有企業凈利潤為23158億元,而同期金融業的凈利潤為20286億元,與前者大致相當。
這個現象,可以理解為金融行業發展得好,但更多的人卻因此加重了對實體經濟的擔憂。
在過去的三十幾年,實體經濟對中國的發展起到了決定性引領作用。現如今,其卻面臨成本高企、產能過剩、利潤下滑、資金出逃等諸多現實問題,而且個個都是疑難痼疾。
面對種種難治病,實體企業該如何自救?
有人說不創新等死,創新找死,這是“大實話”嗎?
怎么玩“跨界”,才能夠“十跨久穩”?
3月19日,由杭商全國理事會、杭商大學、杭州日報、每日商報等共同發起的杭商大學首期精英董事長班,開啟第五期課程,當天,60多位杭州企業家學員走進鴻雁電器參觀交流。杭商大學校董、鴻雁電器總裁王米成就上述話題與來訪企業家進行了分享和交流。
實體經濟的發展主線變了
企業要把握消費升級新需求
近年來,隨著虛擬經濟的崛起,關于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關系的大討論不絕于耳。在王米成看來,無論在哪個階段,實體經濟都是經濟發展的根基,但面對經濟新常態,實體經濟發展的主線發生了變化。
“在過去物質匱乏和流通不充分的年代,中國的小商品經濟和制造業得到了空前的發展;而在經濟全球化格局中,成本低廉、政局穩定的中國又充當‘世界工廠’的角色——這是過去30年來,中國實體經濟發展的主線,這個時候的虛擬經濟,更多地充當實體經濟‘服務員’的角色。但如今,制造業產過剩、人口紅利消失,使得實體經濟的發展面臨困境,企業的發展需要尋找新的主線,這是完成自救的根本前提。”
未來實體經濟發展的主線在哪里?王米成說,企業要把握消費升級新需求。
“中國正迎來新一輪消費升級的浪潮,消費者從應付生活轉變為經營生活、享受生活,實體企業要順應消費者需求的變化,提供更具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此外,城鎮化建設仍在中國持續,人口聚集帶來的交通壓力,勢必通過地下交通網絡的建設來緩解,企業應該把握住這里頭的機會。”
王米成也向來訪企業家分享了鴻雁電器的發展經驗。作為一家建筑電氣領域的在杭央企,在過去的30幾年,鴻雁在中國大陸率先開發86型電器裝置件(也就是目前常見的墻壁式開關插座),并成為這個領域的排頭兵。2016年,通過對消費升級、智能綠色方面市場需求的之別,鴻雁提出“將智能面板打造成智能 家居 入口、平臺、終端”戰略,并推出了集安防監控、環境監測、影音娛樂等功能為一體的智能面板產品和“全屋智能”系統解決方案,再一次成為行業發展的風向標。
科學設計發展路徑
創新就不是“找死”
有人說,面對經濟新常態,實體企業不創新等死,但創新就是找死。
這句話,王米成只同意前半句。他說:“有些企業喜歡在自己不熟悉的領域玩創新,但我不認同這樣的做法,你連自己最熟悉的行業都做不好,又有什么理由和信心去進入一個完全陌生的行業?”
王米成認為,創新是否能夠成功,關鍵在于路徑設計,而路徑設計是否正確,有幾個關鍵點,一個圍繞主業創新,也就是做自己擅長的事情,二是練好內功,確保目標的實現。
“過去的三十幾年,從電工電氣,智慧照明,再到現在的智能 家居 ,鴻雁的每一次升級都沒有離開自己的主業,鴻雁現在做智能面板,一是因為開關面板在家庭的分布廣,使用頻率高;二是順應用戶習慣,無論是老人還是兒童,操作都非常方便,而且產品形態成熟,成本也更加經濟;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鴻雁在開關插座領域積累了30多年的研發和生產優勢。”
鎖定了賽道,自己的身體素質跟不上也不行,所以做企業要不斷修煉自己的內功。在王米成看來,企業應該通過體制、機制的創新,吸引高端人才,規范管理,為創新打好基礎,才能堅持到最后。
事實上,鴻雁電器的日常經營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王米成的管理哲學。比如,每年年末,鴻雁都要啟動戰略管理工作,以此來識別外部機會和挑戰。從2008年開始,公司就對所有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實施“戰略管理、平衡計分卡、全面預算管理”三位一體的績效管理體系,結果導向考核,同時注重過程監督,從而保證企業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