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2家電商 聯手清35家違規商戶)
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鑫) 今天上午,北京市工商局召開消費者權益日紀念活動。記者從活動上獲悉,自去年市工商局與京東、天貓等12家電商平臺簽訂框架協議以來,共有35家違規商戶被12家電商平臺聯手清退。
市工商局上午透露,2016年,市工商局與包括京東、天貓、亞馬遜中國、蘇寧、國美、聚美優品等12家知名網絡交易平臺簽署了《加強網絡交易消費者權益保護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
框架協議簽署后,首次實現工商部門與平臺商戶信用數據的實時交換,完成經營主體數據的比對超過3萬條次,對1.3萬條網店信息與本市經營主體建立了數據關聯,實現對第三方商家主體信息、信用資質的全面審核和實時監測。交換投訴舉報數據76000條,定期向簽約平臺提供個性化的消費投訴舉報數據分析。首次共同發布風險提示、警示信息,交換線上、線下抽檢、風險監測商品檢測數據近5000條次,工商部門與平臺共同建立起商品質量風險防控體系。
記者了解到,政企間數據對接,讓一些“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不法商戶,無法在電商平臺間轉移經營。自簽署協議以來,12家平臺首次共同發布對35家違規商戶的清退公告,為平臺的規范管理、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電商平臺全面落實產品質量、網絡商品銷售等方面的合規監控,12家平臺內超過27萬家商戶建立了經營者首問和賠償先付制度,對平臺商戶存在的虛假延遲發貨、商品與描述不符、違背承諾等違法違規行為進行內部處罰1968次。
相關新聞 掃二維碼 可看被投訴商家信息
近日,走進鼎好電子市場、科貿電子城市場的消費者都會發現,在市場經營場所的顯著位置,出現了海淀工商分局關于電子市場投訴信息公示的展板。
消費者只需用手機掃描展板中的二維碼,即可獲取市場內被訴商戶的信息,其中不僅包含了被訴商戶名稱、經營地址,還包含了被投訴的數量和被投訴的商品名稱。
3·15消費者權益日前夕,海淀工商分局對電子市場的監管又引入投訴信息公示機制,定期在工商分局網站上將消費者對電子市場的投訴信息向社會公示,并通過二維碼進行鏈接,消費者可隨時了解商戶的投訴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