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臺DVD、第一臺變容式冰箱、第一臺仿生洗衣機,中國第一臺微機、第一臺窗式空調……這些“第一”均產自合肥,家電產業已成為合肥最具代表性的產業之一,并最終成就了合肥成為“全國最大家電生產基地”。

2021年全市家電主營收入突破千億元,家電產業規模占全國近十分之一。2022年,面對僅次于2020年的困難局面,全市家電產業實現產值近900億元。海爾、美的、格力等世界500強企業,TCL、長虹、京東方等中國500強企業均在我市設立基地。
合肥市經信局消費品工業處副處長江洋介紹:“我們冰箱、洗衣機、空調、彩電“四大件”產品的總產量去年是5750.6萬臺套,2022年是連續第十二年位列全球所有城市排名首位。咱們整個產業鏈的體量是超過一千個億的。”
江洋坦言,近年來,合肥家電產業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當原本擁有的優勢開始慢慢消退,合肥如何應對挑戰?
江洋:“我們以提高高端產品占比為核心,以提升智能制造和提升創新能力為兩翼,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為目標,我們提出了“四化”,高端化、智能化、數字化和網絡化。合肥海爾智能電子就是這樣一個深刻體現出了“四化”轉型升級方向的企業。”

走進位于經開區的合肥海爾卡奧斯智控互聯工廠,這里以生產家電行業智能控制板為主。一間滿是大屏的房間,一串串躍動的數字,一張看不見的端到端“供需網”……企業負責人湯志強介紹,這正是合肥海爾卡奧斯智控互聯工廠在過去幾年的特殊時期中,仍能保證100%準時交付的“秘密”。
湯志強:“我們全廠從來料到出場以MES系統貫穿,從質量方面我們基本上是100%工位進行智能防呆,減省了一些不必要的信息傳遞,效率大大提升。”
湯志強介紹,過去工廠標準操作程序是由車間工程師根據自身經驗編寫的,效率相對較低。現在,他們打造出具備智能派工、自動生成等功能的“虛擬IE工程師”,將標準作業程序輸出時間從3-4小時降至3秒以內,并可根據人員數量、人員工時段變化進行實時調整,從數千種組合中快速輸出“最佳方案”,效率提升達到30%。在開發測試方面,通過跨界應用航空多重應力測試技術,工廠改變了過去的單一應力測試模式,在增加測試參數情況下,產品驗證周期由原來7天縮短至12小時,縮短93%。

今年1月13號,全球燈塔網絡發布第10批全球“燈塔工廠”名單,合肥海爾卡奧斯智控互聯工廠入選,成為國內智能控制器行業首座“燈塔”。
湯志強:“借著“燈塔工廠”榮譽,我們之前是做家電智能控制器,結合合肥現在的新能源賽道,我們想和蔚來、大眾這些新能源廠家,建立合作關系,打開我們在汽車電子的新賽道。”

《合肥市“十四五”家電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5年,合肥市力爭初步形成產業布局趨于完善、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產業生態體系完整構建的世界級智能家電產業集群,實現由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到全面高質量發展。其中,產業鏈產值總規模力爭突破2000億元(包括配套產業、智能家居產業);產業本地配套率80%以上;百億元大家電頭部企業5戶以上;其他大家電、高附加值小家電、智能家居、核心零部件企業十億元規模的25戶以上;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中高端、智能家電產品占比過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