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隨著家電迭代升級速度不斷加快,新產品買回來,舊產品怎么處理?直接扔了覺得浪費,不扔又沒地方存放,這也直接導致廢舊家電日益增多。
我國是電子產品生產消費大國,針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目前,我國已經開展回收目標責任制行動,“互聯網+回收”模式也在積極推進。研究顯示,到2030年,我國將產生2840萬噸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電子垃圾的回收處理該怎么“變廢為寶”?未來回收處理行業將如何發展?
根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的統計,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全國規范拆解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達7250萬臺。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秘書長于可利介紹:“總體預計,全年規范拆解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應該會超過9000萬臺,達到歷史最高水平,整體來說穩中有進。”
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行業是指專門從家庭、企業和其他機構處回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如洗衣機、冰箱、電視、計算機等,并進行分類、拆解和處理的產業。
家電行業分析師洪仕賓表示,這幾年從國家到地方,不斷出臺政策促進綠色家電和家電回收。“第一,國家制定了一些規范性制度;第二,在市場上做了一些引導促進;第三,對進入門檻做了一些規范性要求。我國廢棄電子拆解呈現蓬勃狀態發展,并且增長速度較快。”
江西贛州一家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企業總經理李立鋒介紹,企業這兩年發展比較快,一方面出售電子廢棄物的處理設備,另外也會處理一部分電子廢棄物。
李立鋒表示:“隨著國家對電子廢棄物的管理越來越嚴,很多拆解企業需要購買我們的設備,包括我們自己也有一個處理廠,處理廢舊電子電器產品。我們去年大概有三千萬到五千萬的規模產值,今年爭取做到五千萬以上。”
李立鋒說,現在公司越來越注重技術提升,在提高效率的同時也滿足了環保要求。“現在各種各樣的電子廢棄產品,如果沒有非常規范的拆解線,是沒有辦法把不同的物質給分離出來的。我們通過引入一些自動化設備工具,包括一些視覺機器人,還有一些像磁選、渦電流分選,通過各種高科技的分揀手段來處理。對一些無法處理的廢棄物,我們還可以做二次處理。”
于可利表示,隨著機械處理設備的不斷普及,整個行業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規范率在不斷提升。“目前,我們國家正規回收處理率已經超過了40%。特別是在一些技術方面,通過這幾年的發展,智能化、自動化水平的提高,一些企業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2022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的《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要完善廢舊物資回收網絡,提升廢舊物資回收行業信息化水平。意見中提到的“互聯網+回收”模式,支持廢舊物資網絡回收平臺發展,構建全鏈條業務信息平臺和回收追溯系統。
李立鋒說:“廢舊物資在線提交,首先是降低了我們的成本,要比中間商那里收購過來的成本更低。第二,收購過來的產品更標準,因為中間商可能會把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提前拆掉,到我們手上的可能都是殘次品,通過物資在線提交,我們拿到手上的東西是比較完整的。”
在家電行業分析師洪仕賓看來,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運用,給企業提供了高效、精準的回收解決方案。“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們每年電子廢棄物的使用壽命,以及真正流入到市場的規模。通過拆解智能化設備,可以降低回收的污染程度,以及在智能化處理中實現降本增效。”
可以看到,我國對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全過程污染控制和回收處理活動的監管力度在不斷加大,已初步形成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規管理體系。2012年至2020年,國家累計發放219億元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用于補貼處理企業,電視機、洗衣機、電冰箱、空調、電腦的規范回收,有力地支持了行業的規范發展。
截至目前,我國共有109家企業獲得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資格許可。洪仕賓認為,這對于整個中國的大市場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期待國家再出臺一些政策。比如加大頒證引導,讓更多的廢舊拆解企業真正持證上崗。其次,做一些政策性引導,甚至資金資助,因為這種拆解類,如果沒有政策性引導的話,讓這些廢舊電器流入到一些不該流入的市場,是會破壞生態的,沒有發揮一個很好的市場性價值。”洪仕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