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石倩
攝影記者 李輝
實習生 王凱
碳達峰、碳中和,是今年兩會最大的熱點之一。隨著低碳概念興起,市民環保節能意識日益增強。節能省電環保等消費理念深入人心,節能家電成家電銷售的主力。昨日,記者走訪江城市場發現,高能效空調、節能洗衣機等環保型家電更受消費者青睞。
業內人士分析,家用電器作為居民能源消耗的第二大來源,在未來數年內,家電業或將率先納入到碳中和履約周期中。節能環保產品的升級和熱銷,有利于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新一級能效產品賣得最好
7月22日,極目新聞記者走進位于武昌區友誼大道的工貿家電,就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節能風”。在洗衣機、空調、電冰箱等專賣區,不少品牌在產品機身顯著位置打出“節能”“低碳”等標志,“節能環保”成為不少家電產品的重要賣點。
“今年我們賣的空調,絕大部分都是節能產品。新一級能效產品占比7成。”一位空調品牌銷售人員說,綠色節能家電比普通家電更受消費者青睞,前來咨詢、購買的顧客也更多一些,“新一級產品是賣的最好的,二級產品次之。”
在漢陽王家灣工貿家電里,銷售人員林女士介紹,最近賣得最好的一款滾筒洗衣機,是國家一級能效節能產品,“洗衣服省電省水,它的冷水洗護功能,對比普通滾筒洗衣機能省電60%。”
“對消費者而言,買東西不能只圖一時便宜,更要算長期賬。”林女士說,好的節能產品能用好多年,普通的產品幾年就得換,綜合下來,好的節能產品在經濟賬、環保賬上都不算吃虧。所以,有消費者咨詢時,她都會首先推薦節能產品。

節能環保是購買重要指標
根據2020年公布的《家庭低碳生活與低碳消費行為調研報告》,41%的受訪者認為低碳可以“減少浪費”。記者也隨機采訪了10位市民,絕大部分消費者表示,在選購家電產品時,除了考慮性價比、品牌等因素之外,是否節能環保也是購買的重要指標。
今年上半年,市民馬先生花費近4000元購買了一臺新一級能效的空調。每年三伏天,他家開空調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當月電費通常都是三四百元,“高額的電費讓我關注起節能省電,購置節能空調后,我家的電費省了不少。”
家住漢陽區的張先生說,雖然一級能效產品更貴,但也愿意為“環保”買單,“比起說省電費省水費,為了下一代,也肯定會考慮環保節約方面的問題。”
新國標實施促進產業升級
碳達峰、碳中和,作為今年兩會最大的熱點之一,在備受熱議的同時,也成為了資本市場最熱的概念。然而和碳中和相關的“節能減排”,與家電行業息息相關。家用電器作為居民能源消耗的第二大來源,將會成為達成碳中和目標的核心對象。
其中家用電器作為居民能源消耗的第二大來源,居民碳排放中有高達30%來自家用電器。業內人士分析,這意味著家電業在未來數年內,將會率先納入到履約周期中。
有研究表明,使用不環保的家電,會消耗家庭所需能源的一大半。與此同時,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之中,由電器產生的約占70%,其中,空調、冰箱和數字電視這三類電器產品占了當中的一半。
業內人士認為,從能效新國標實施的影響看,既是產業升級,又是市場洗牌。以高標準作為重要抓手,強化消費者綠色消費意識,做到選購高能效產品有據可依,同時抬高行業競爭門檻,讓更具科技含量的高質量產品占領市場,有利于整個行業擺脫低價、低標、低質產品競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