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是一個很神奇的購物節,時間點卡得很好,在中國傳統佳節春節的前兩個月,這是大家開始置辦年貨的時候。各大電商紛紛推出大規模的雙11優惠活動,使這個本身不具有代表的日子,成為一個全中國瘋狂搶購的購物日。
如果雙11沒有買東西,第二天都無法插進同事的話題,自雙11購物節舉辦以來,成交量屢創新高。2020年的雙11,天貓商城成交額達到4952億元,京東成交額達到2715億元,幾大購物平臺的成交額相加,僅11月11日這一天,交易額就快要破萬億了。

家居用品、食品、家用電器林林總總,只要是平常會買的,基本上這一天的銷售量都不低。不過,有一類商品在今年雙11可能例外,不會再降價,做活動反而可能會漲價,并且還是一類我們日常生活中,家家戶戶都會用到的東西,那就是家用電器。
家用電器,其實從2020年開始就已經在漲價了,各大品牌都紛紛上調家電價格。如冰箱,洗衣機,空調等類型的商品,從2020年6月就開始漲價,到去年年底,平均漲幅已經達到25%,以為這就完了嗎?現實卻是,漲價潮根本沒有結束的跡象。

從開年以來,我國家電就引來第二波漲價潮,6月份的618購物節,在別的商品都紛紛大力促銷時,只有家電,除了簡單的618福利之外,根本沒有什么大動作。現在已經十月,眼看雙11就在眼前,我國自2020年以來的第三波家電漲價潮,又要開始了。
目前,已經有多家家電企業發布漲價公告,比如,海信旗下的某冷凍產品,從10月1日起就實施了漲價后的價格,這些產品中,漲幅最高的漲了10%,另一個品牌創維電視的冷柜洗衣機,冰箱等,也漲價約5%。

這些只是個例,整個家電行業都在漲價,格力,美的等大品牌,也紛紛上調價格。上調的產品涵蓋冰箱,空調等日常家電。那么,是什么導致家電企業如此大規模的漲價呢?其實,對于企業來說,漲價并不是他們的初衷,反而是迫不得已的事情。
我們從美的報表可以看出,雖然美的多次調價,但利潤反而下降了1.4%,毛利率也下降了大概23.2%。漲價后還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原材料漲價了,利潤被壓縮,所以家電企業不得不以漲價來對抗。

據資料顯示,2021年10月以后,多家原材料企業紛紛漲價,是因為大宗原材料的緊缺。2021年9月底,家電生產中會用到的不銹鋼,鋁,銅等原材料,價格與年初相比上漲了40%,零配件價格也在上漲。而漲價潮的到來,最后買單的還是消費者。
家電漲價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很多工廠實行限店,限電的情況下,許多配件和材料無法滿足需求,所以價格上漲。從目前來看,想要讓家用電器的漲價潮很快過去,或者平息,并不是容易的事,后續可能還會再有起伏。

但如果價格一直這樣漲下去,嚴重損害到消費者購買產品的積極性,那么,對整個家電行業也會產生消極的反作用。很多人家里都有家電可用,除了搬新家,大多舊家電都還可以用一用,如果價格實在太高,他們也會推遲換家電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