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全球的家電市場可以說是風云變幻,在1980年之前是歐美品牌主導的家電市場,到了2000年之前又變成日本主導家電市場,2015年的時候又變成了韓國主導家電市場,到目前為止,家電市場是中國占據了主導權,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又一巨頭“撤出”中國?外資紛紛出走,中國家電行業現狀如何?
二戰之后,我國的科技實力一直不如其他國家,這也導致什么都被其他國家壓在下面,那時候我們使用的家電產品皆為其他國家的產品,例如惠而浦、飛利浦、博世、松下、三星等等,而且這些家電產品雖部分零件由中國提供,但由于主要科技在其他國家手里,其售價也是不菲的,這也促使每年其他國家在我國獲取的利潤數不勝數;但是我國也不會一直被欺負,就在最近幾年,我國的科技實力實現了飛速突破,逐漸拿回了我國家電市場的主導權。
雖然我國拿回了我國市場的主導權,但是就在最近有消息傳出,飛利浦計劃以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為272億元的售價出售其在華的家電業務。據媒體報道,中國的家電企業也是再次參與了飛利浦家電業務的競購,參與的家電企業涵蓋了格力電器、九陽股份,海爾和美的也是參與了接洽;但是對于這一報道,九陽股份及海爾集團給予的回復都是公司沒有這個計劃,沒有收到公司消息的對外口徑,因此對于這件事情的真實性也是不清楚,而美的和格力對此也沒有做出回應。
雖然說從目前得到的信息來看,并不能確定哪一家企業會加下飛利浦在華的業務,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便是飛利浦確實已經下定決心要出售其在華的家電業務,這到底是為何呢?
據消息透露,在過去的幾年時間里,飛利浦就已經在全球范圍之內先后放棄了手機、彩電、音響等多個消費電子業務的自主經營,從這些電子業務自主經營權的放棄,以及后來的并購醫療相關的資產,就足以看出其有向醫療健康等業務轉型的想法,其實這也是未來發展的主流,飛利浦這一選擇無可厚非。畢竟現如今的人們已經不在滿足于物質需求,更加追求精神需求,首當其沖的便是身體健康,這也是人們關注的,只有身體好才能獲得更多,享受更多。要知道,飛利浦早在2010年開始就有這一想法,其全球首席執行官Fransvan Houte也曾表示其正在為飛利浦所擁有的家具護理和廚房電器業務尋找合適的經營者,原因便是這二者的業務屬性與飛利浦未來的發展方向不符,這也是企業經營所特有的思考,砍掉與發展主流不符的業務也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有力支撐。
或許你不知道的是,其實飛利浦是一家荷蘭的老牌企業,其一開始是從做燈泡開始發家,后來其擴充業務,才逐漸發展到各個不同的領域,雖說飛利浦一開始是做燈泡發家,但自從其進入我國市場來說,已經有百年歷史了,在我國的市場發展來說,也可以說是前景廣闊, 但是飛利浦現在卻計劃放棄其在華的家電市場,將其轉讓給我國本土的家電企業。
那么作為在我國發展前景還算不錯的家電企業來說,為何會想退出中國市場呢?其實這也反映了當前我國國內市場的一個現狀,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在過去的十幾年里,就有許多外資的家電巨頭退出中國市場,亦或是將其主流業務向其他國家轉移,更有少數像飛利浦這般,直接講其產業出售給國內的企業,這樣子的市場現狀是否表明我國國產家電企業的崛起就促使這些外資企業不得不退出中國市場,讓出市場份額呢?
其實不然,從飛利浦的年收入報表來看,飛利浦目前的收入主要來自于三個方面:一就是診斷與治療業務;二就是互聯網關護業務;三則是其主流發展的健康生活業務,可以說這三者中并沒有家居護理和廚房電器業務的位置,換句話說,也就是其利潤不可觀,收入增長率相對于其他業務可以說是非常緩慢,這也是其急迫想要出售這兩大業務的原因之一。因為一個企業想要長久發展下去,總要拋棄一些不賺錢或是利潤較低的業務,可以說,這兩大在華業務出售、轉讓無可厚非。
其實從飛利浦主流業務的轉移就可以看出其想要發展,獲取更高利潤,不可否認,這也是大多數企業經營的目標。飛利浦早期在華經營業務也是看中了中國市場的廣闊前景與廉價勞動力,但是對于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對于工資的需求也不斷上漲,而家居護理和廚房電器業務卻是需要大量勞動力的業務,這也就導致其業務經營成本不斷上漲,利潤不斷縮水,這也與飛利浦想擴大業務收入不符。總的來說,對于這類業務,發達國家通常會將這種業務放于勞動力較為廉價的國家,例如發展中的國家。
這也只是其退出中國市場的一部分原因,最重點的因素便是其對于我國消費者的不了解,眾所周知,想要銷售好產品,首先要了解顧客的需求,但是對于外資企業來說,在之前賣家為主的時代這一缺點不會體現,但在當今這個時代,這一缺點就顯露無遺,他們對比其國內的企業來說,對于顧客需求的了解度就少之又少了,其也無法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來提升自身產品質量,不僅如此,中國人比較念舊,對于國內的東西會比較信服,認可度就高于外資企業。因此,像飛利浦一樣賣掉在華家電業務也是無可厚非,畢竟不了解一個市場的需求,是難以經營好這個市場的,更別說想從中獲利。
可以說外資企業從我國市場中退出是無可厚非的,在之后的市場之中,外資品牌將會少之又少,那么對于外資品牌退出中國市場,你又是怎么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