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除個別品類外,家電市場的整體發展算不上蓬勃。畢竟,有為數不少的品類進入了存量期,而較長的生命周期導致家電更換并不頻繁。不過,除此之外,頻發的質量問題或表明,企業首先要重視內因,做好產品。
釘科技認為,家電質量問題頻發,并不僅僅是是品控不過關,還另有三點“隱情”:低門檻導致小品牌扎堆進入,前沿性產品標準尚不完善以及某些內在動力導致產品使用壽命被縮短。
低門檻導致小品牌扎堆進入
某個行業的進入標準低,通常會因入局者數量的龐大,對外表現為行業發展的迅速。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迅速,往往伴生混亂。家電質量問題頻發的第一點“隱情”便是低門檻導致小品牌扎堆進入,這點“隱情”導致的質量問題多見于小家電、廚電領域,這里的“小”,并不是單純指企業規?;蛘咂放浦?。

以2017年為例,據了解,7月26日,廣東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連續發布了8批次因存在缺陷需要召回的家用燃氣灶通知;12月25日,合肥市工商局官網通報2017年流通領域小家電質量抽查檢驗情況,其中部分品牌電熱杯、吹風機等產品被檢查出質量問題。
釘科技分析認為,導致小家電、廚電領域“低門檻”的原因有兩點:一是,產品結構、功能簡單,相關品類缺少堅實技術壁壘,容易突破;二是市場成熟度相對較低,品類豐富且市場品牌集中度不高,頭部品牌優勢并不明顯。
據了解,貼牌生產現象在上述領域一度盛行,長期OEM依賴易出現質量問題,在一些所謂的家電生產基地,“小作坊”式生產活動并不鮮見,什么熱銷就生產什么,什么盈利就經營什么,缺少相關技術積累,生產工藝和能力參差不齊,也難以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
魚龍混雜是小家電、廚電領域的基本狀況,小品牌扎堆之所以帶來問題,在釘科技看來,主要原因是部分企業技術能力薄弱和品控意識的淡薄。
前沿性產品標準尚不完善
標準不完善,是導致家電質量問題頻發的第二點“隱情”,畢竟,即便是標準逐漸完善,在一段時期內杜絕質量問題。以空氣凈化器產品為例,據新華網報道,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劉清去年曾表示:“我國空氣凈化器市場每年有500萬臺的銷售量,年增長率達20%至30%,這其中有30%的產品不合格。”
除表現在品類逐漸豐富的小家電和廚電領域,標準不完善還多表現在前沿性產品上,因為該類產品的標準制定通常滯后于市場推廣。
標準缺失下,有些產品的零部件使用、組裝生產過程缺乏相應規范;企業忽略配件管理、生產管理等環節,進而影響產品質量。此外,標準滯后,讓部分漏網之魚有機可乘,部分雜牌企業存在僥幸心理,更猖獗地委托小作坊貼牌代工生產,產出有質量問題的產品,損害消費者利益。
以近年來發展頗為迅速,被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應用了“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激光電視為例:在2013年就已經嶄露頭角的激光電視,首個技術標準在2017年11月才推出。激光電視標準滯后,導致此前在市場升溫的同時,出現了無序現象:比如,“激光電視”與“激光投影”的概念并不清晰,配置不一、價格混亂;“亮度”是決定激光電視畫面效果的核心指標,市面上也出現各種不同的亮度單位和亮度標示方法,讓消費者非常困惑。
標準不完善,實際上削弱了有關部門的監管力度,讓不法廠商有機可乘,加劇產品質量問題頻發。
縮減使用壽命或有內在動力
家電本身有其安全使用年限,若無質量問題且正常使用,產品通常可以在這個時間段內“服役”。家電質量問題的一個表現,便是產品使用壽命的縮短。而這種縮短,可能是有意為之,特別是在以黑色、白色家電為代表的大家電領域。
彩電、冰箱、洗衣機等等均已基本度過普及期,進入存量市場,企業盈利主要依托消費者換新,但一方面,大家電本身就有較長的生命周期;另一方面,消費者對于大家電產品的需求主要在于功能,通常在“不得不”換新時才會考慮更換。為實現更快的更新,不排除廠商刻意縮短產品使用壽命的可能。當然,即便有這種行為,通常也會比較隱蔽。
智能手機領域就有類似例子,比如,電池從可拆卸到一體化,或許就有整體縮短產品“服役”年限,刺激換機的作用。近期的蘋果“對部分老款iPhone進行了性能限制”也難免可能有類似考慮。
綜上,家電質量問題頻發,廠商首先依然要嚴把質量關,做好品控,除此之外,還需要掌握核心技術,重視品牌形象以及推動和完善行業相關標準,而縮短產品壽命,不如更深入挖掘用戶需求或者通過創新引領新需求,這才是“大道”,才能真正不忘初心和不畏前路。
?。ㄡ斂萍荚瓌?,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