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 家居 市場進入快速增長軌道,今后如何發展:①用戶需求旺盛,產品升級轉型;②智能 家居 產品;③渠道走向融合,智慧項目廣泛落地;④智慧家庭;⑤四方勢力的競爭與合作;⑥產品更加細分,生態走向統一。
近幾年,隨著技術的升級和概念落地,智能 家居 產品越來越普及,智能 家居 市場開始回到快速增長的軌道。我國智能 家居 行業未來會如何發展,筆者有幾點猜測。
1、 用戶需求旺盛,產品升級轉型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智能 家居 的需求會愈發旺盛。智能 家居 進入我國已有10多年,價格高、布線難、協議不統一等問題長期存在。隨著我國物聯網的開展,智能 家居 迎來了一個又一個的新機遇,曾經的問題逐漸得到解決,市場上的智能 家居 產品不斷更新換代,高性價比、功能豐富、設計美觀的產品越來越多,用戶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
2、智能 家居 產品
智能 家居 在廣泛普及后,或許不再僅僅只作為 家居 產品,而是在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發揮巨大作用。例如平時是家中管家,根據用戶的生活情況合理調整家庭環境;可以成為"護工",觀察用戶的身體情況,照顧老人與孩子;或者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在于孩子互動的同時對孩子進行教育;融入生活的每個角落。
3、渠道走向融合,智慧項目廣泛落地
智能 家居 單品對用戶生活的影響有限,只有融入整體,例如打造智慧家庭、商場安防系統、智慧社區,才能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智能 家居 廠商未來會更多地與地產開發商、商場、裝修公司、酒店等進行合作,進入裝修市場,由單品銷售轉型為整體項目的銷售。
4、智慧家庭
近年來,不斷有地產開發商將智能 家居 引入到自己的樓盤項目中,例如碧桂園、萬科、協信等開發商不斷與智能 家居 廠商嘟嘟E家合作,打造的智慧社區項目,大大提升了樓盤的價值。地產開發商與智能 家居 廠商的合作為智能 家居 概念的普及做了很大的貢獻,隨著一個個智慧社區項目落地,消費者現已不僅僅停留在口頭討論,不少業主已經切身體驗了智慧生活的舒適與便利。
5、四方勢力的競爭與合作
隨著智能 家居 產業的不斷發展,其競爭格局也在日益明朗,按行業劃分的話,目前,我國智能 家居 行業主要分為傳統家電企業、互聯網企業、物聯硬件企業和運營商四方勢力。
互聯網企業的代表包含BAT、京東、小米、360等,主要布局領域為硬件、軟件、服務與內容,產品形式多樣,盈利模式一般為硬件銷售、數據抓取,后向流量運營等;
終端廠商的代表企業為海爾、美的、格力,主要布局布局領域為硬件,具體產品有智能電視、智能家電等,硬件銷售是其主要盈利模式;
物聯硬件企業為歐瑞博、嘟嘟E家、南京物聯、紫光物聯等等,已規劃范疇為硬件+內容,產品形式最全面,包含市場上各類產品,盈利模式主要為硬件收入;
運營商,即移動、電信、聯通,主要布局領域為硬件銷售、軟件與內容,具體產品包含智能應用、智能路由器等,盈利模式基本上為通過內容帶來的服務費。
這四大勢力,同陣營間會吞并合作,不同陣營間也在進行跨界協作,共同推動了智能 家居 行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
6、產品更加細分,生態走向統一
智能 家居 進入我國后,經過多年的發展,已逐漸衍生了智能主機、智能安防、智能照明、家庭影院、家庭背景音樂、智能家電、智能陪伴、運動與健康監測、寵物陪伴等數十個領域,未來,這些領域必將得到更深入的發展,且會有更多細分領域出現。
智能 家居 生態產品在細分,智能 家居 生態卻逐漸走向融合。"沒有統一的通信協議"一直是智能 家居 的一大弊病,如今,巨頭們正在齊發力,爭相打造自己的智能生態。近期,騰訊發布了AI平臺"云小微",海爾發布了U+云芯,阿里云IoT發布了智能生活開放平臺。未來,或許會出現一款像支付寶、微信這樣的超級APP,能夠打通市場上所有的智能 家居 產品,能滿足人們生活的所有需求,那時候,智慧生活才算真正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