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如戰場,要永遠立于不敗之地是何等困難之事。目前,三星電子已成為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取代了英特爾近25年的霸主地位。有業內人士估計,由于目前芯片市場供不應求,三星的領先地位將持續到2017年年底。

英特爾第二季財報:
次季收入148億美元(約1156億港元)
經營溢利38億美元(約296.8億港元)
三星第二季財報:
次季銷售額(半導體業務)157億美元(約1226億港元)
經營溢利71億美元(約554.5億港元)

賽果很明顯,雖然英特爾營收比預計144億美元高出了9%,股價也隨之上升4%,但英特爾銷售額少了將近10億美元,經營溢利更是少了33億美元。
毋容置疑,從1968年起家的英特爾是匹老馬,但計算機和服務器毛利再高,縱橫了半導體行業40年的,最終還是敵不過收入增長放緩的局面。本季英特爾營收上漲,基本依賴于PC晶元業務,占了總營收的60%,連聯想、蘋果都在用他們家的Core i5/i7芯片呢!
可是在弱肉強食的世界里,競爭對手AMD后來發布了性能更好、價格更低的的Zen核心R3/5/7處理器,導致業績受損。有分析認為,智能手機業務的興起,英特爾遲遲未能推出主流智能手機芯片,是三星業績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

據IHS的數據報告顯示,2010年時英特爾還占據整個半導體晶元市場80%多的份額,到2016年第二季度,英特爾的份額僅剩下14.7%。雖然風光不再,但業界認為英特爾也不必氣餒。市場預期明年可能會供過于求,令三星的芯片收入再次被英特爾壓倒。到底2013年升任CEO的布萊恩·科茲安尼克(Brian Krzanich)是否能帶領英特爾走出低谷,再次翻身做霸主,還需待明年結果。
來源: 現代電視FinT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