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員降薪在中國家電業已不可避免。過去幾年,人員調整重點在上游生產制造環節,核心是機器取代人。今年開始,人員優化將集中在下游零售分銷環節,代表性是電商等大渠道商崛起,取代企業營銷人員。
作者:賀揚
最近,互聯網軟件巨頭微軟啟動新一輪的全球范圍裁員,裁員數量雖然只有3000多人,但全部集中在面向一線的市場營銷部門。
此前,消費電子巨頭三星在中國裁員就引發巨大風波。于2016年在中國裁員近8000人基礎上,2017年下半年還將裁撤七大支社32個營業部,全部轉為辦事處經營,預計裁員人數不會太少,主要是市場營銷體系。不止裁員,三星還在變相降薪。
其實,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不只是三星、微軟,包括一些跨界巨頭都在面向一線市場的營銷體系進行組織機構調整后的截員、降薪。那么,這股源自于外資企業、集中于市場營銷環節的裁員降薪潮,會影響并沖擊中國家電行業嗎?
一般來說,任何企業的裁員降薪原因并不復雜,說白了要么形勢不好、要么企業轉型、要么轉型升級。一是,經營業績下滑,不支撐現有的營銷團隊規模和市場運營,所以才會動裁員,優化經營體系。比如說,三星電子在中國的裁員,正是因為營收和業績下滑造成的。這種情況,在接下來的中國家電行業,肯定還會有不少企業。
二是,整個經營重心和方向的結構性調整,導致原有一些傳統業務部門要被裁撤,比如微軟等傳統巨頭轉型帶來傳統業務被調整出局,帶來裁員等問題。現階段,中國家電企業還不存在傳統業務退出的問題。只是在布局新興業務,這一塊反而會增加人員。
此外,還有一種背景,就是大量的機器人等智能制造設備,投入一線生產工廠,導致原有的員工被大量優化和淘汰。最近幾年,在家電制造行業這種情況比較突出,特別是很多大企業,機器取代人已經越來越明顯。淘汰員工數量龐大。
過去兩三年,很多千億家電巨頭都在經歷一輪人員的淘汰,淘汰規模都是以萬計算。主要就是生產工廠的流水線工人,被大量的機器人替代。接下來,就市場現狀和形勢來看,將會重點集中在企業的一線市場營銷環節人員優化。而重點就是大電商、大連鎖,以及區域流通商的崛起,加速并推動整個家電企業的市場營銷環節人員優化和調整。
這種渠道結構調整,必然帶來家電企業營銷體系的“減員增效”:一方面,大量的傳統實體店渠道被電商、大連鎖商沖擊,傳統家電企業的分銷體系面臨調整和優化,裁員是必不可少的;
另一方面,則是大量家電企業推動傳統渠道的轉型,從批發商向零售服務商轉變,必然引發廠家的營銷工作向營銷服務商轉移,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制造商與零售商的分工合作。
當前一些家電行業和企業的裁員降薪已經悄然開啟,比如電視、冰洗行業企業;而還有一些行業和企業則會在下半年甚至年底開啟,比如空調、廚電、小家電等行業企業。這將是無法避免的走勢。畢竟,行情好時就大量招人,行情不好就自然會淘汰人。
可以說,裁員降薪潮接下來將在不同家電領域和企業出現。這不是什么壞事情,企業有能力主動調整,總比被逼著直接淘汰出局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