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智能電視倒逼內容供應升級 2017年或成OTT商業化元年
智能電視的飛速發展,開啟了家庭互聯網和客廳經濟的嶄新空間。對電視行業來說,廠商的硬件技術漸趨標準化,而內容的重要性和差異化則日益凸顯。專家表示,隨著智能電視硬件和內容廠商的集體發力,2017年將成為中國OTT(互聯網應用)商業化元年。
PPTV發布內容開放共享戰略
近日,PPTV智能硬件公司在上海發布內容開放共享戰略,將PPOS操作系統和價值超百億的內容共同向合作伙伴開放。同時,康佳、飛利浦、夏普也發布了與PPTV聯合打造的電視新品,標志著PPTV內容開放共享戰略已進入快速推進階段。
近年來,PPTV先后拿下了西甲、英超、中超、亞冠等熱門體育賽事的全媒體獨家版權,價值超過百億。此外,PPTV還囊括了一大批頭部影視劇版權。
蘇寧云商集團副總裁顧偉表示,PPTV將對這些內容進行“分層開放”:一方面,PPTV會與深度合作廠商聯合推出合作品牌開放定制終端,以硬件植入PPOS的方式向合作廠商開放全部內容;另一方面,PPTV將通過預裝Android安裝包等方式與合作伙伴展開合作,共享PPTV的基礎內容。
在顧偉看來,無論是對電視機廠商還是渠道商來說,差異化內容將顯得特別重要。用什么樣的獨家內容去吸引用戶,是電視廠商需要思考的問題。他預計,未來一到兩年,內容將成為消費者購買智能電視的一個重要選擇。
“當各大電視廠商的產品品質處在同一個起跑線的狀態下,誰的內容和交互體驗做得更好,誰就更容易搶占先機。”PPTV智能硬件公司副總裁殷宇安表示,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PPTV愿意站在傳統廠家身后,將自身內容與傳統廠家共享。
而在推出內容開放共享戰略的同時,PPTV還宣布了“內容合作分成”等政策。在業內人士看來,蘇寧將價值超百億的內容IP開放共享,將有助于打破智能電視行業“以鄰為壑”的封閉競爭現狀。
OTT成智能電視新“藍海”
目前,國內智能電視市場的競爭已白熱化。中怡康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部分互聯網品牌的線上市場份額有所回落,市場零售量同比也出現下滑。中怡康認為,今年后期市場不會出現大幅度改觀,預計全年零售量5049萬臺,同比下降3.0%;零售額1533億元,同比微降0.4%。
對智能電視行業來說,盡管硬件銷售增長面臨一定壓力,但OTT廣告收入卻有望成為新的“藍海”。據殷宇安介紹,2016年國內整個OTT廣告產值約2.5億元,預計今年將增至9億元至10億元。PPTV目前已和一些客戶進行商業合作,共同分享OTT廣告利益。
除PPTV外,其他智能電視廠商也正在積極拓展OTT商機。今年年初,藍色光標與海信、創維、康佳、TCL、長虹、樂視和小米達成全面合作協議,共同探索智能電視大屏營銷價值,掘金客廳經濟。
前不久發布的《阿里巴巴OTT媒體價值研究報告》顯示,截止2016年底,OTT電視用戶在以每年9%的速度快速增加,到2018年,中國OTT電視保有量預計增至2.8億臺,而以智能電視為核心的中國OTT大屏生態市場,將在2018年迎來接近96%的市場占有率。
殷宇安表示,目前OTT已經跨過用戶門檻,隨著其廣告價值被廣告主認可,OTT會產生出規模化的廣告收益。另外,經過前兩年洗牌后,OTT市場已形成體系化服務。
2017年或成OTT商業化元年
隨著智能電視技術的日益成熟,用戶規模與活躍度不斷提升,具有大屏化、共享性等特征的智能電視越來越迎合現代家庭的娛樂需求,其承載的OTT服務將具備巨大想象空間。
據《2016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顯示,截至去年6月,中國網絡視頻用戶規模達到5.14億,占網民總數的72.4%。從網絡視頻用戶終端設備的使用看,智能電視的使用率位居第三,占比較2015年增長了一倍以上。
“從移動端到大屏端,觀眾對于收視品質的要求更高了;與此同時,隨著付費收看的習慣慢慢養成,智能電視產生了直接向觀眾收費的可能性,這種可能性會反過來影響內容生產,從而出現一批專為智能電視定制生產的特色內容。”CIBN互聯網電視總編輯王堅平說。
根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的安排,到2020年,高清頻道將成為電視主流播出模式,鼓勵探索建立4K超高清電視節目制播系統。到2018年建立超高清電視OTT平臺,構建高清、超高清混合播出系統;到2020年,實現超高清試驗頻道播出。
王堅平指出,互聯網的興起讓內容提供方可以更扎實地對小眾人群提供精細化服務,從而實現受眾和市場的聚合。
而奧維咨詢認為,目前中國OTT市場的商業閉環已基本形成,2017年或成OTT商業化元年。目前,OTT市場規模已經升級,誰能在最后的窗口期成功找到自己的定位,誰將享受到最后的OTT發展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