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衣食住行一直是互聯網創業領域非常受關注的的板塊,萬億的市場規模,通過互聯網的改造,一不小心就誕生了一個獨角獸。可是因為市場的巨大,競爭也必然激勵,一條賽道能活下來的寥寥數幾,比如餓了么、滴滴,這些明星企業的光環背后也有多少成長的故事,需要我們去體會和感受。“住”這個領域,覆蓋面非常的廣,有長租公寓、有短租度假、也有房產電商,更有裝修,他們的出發點都是一樣,“讓人住得更好”。
然而跟住緊密貼近的還是居住環境, 家裝 市場從2015年開年就不斷有大額融資、并購的消息傳出,都希望通過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改造帶來獲利空間。各個互聯網 家裝 品牌也是如雨后春筍一般站臺宣講,在龐大的市場和未知的環境里我們很難斷定最終誰走的是正道,誰能走得更遠。唯有,關注最有意思也最為獨特的那個。住邏輯就是其中之一,專注于軟裝供應鏈服務,重新定義軟裝品類并有志做軟裝電商領導平臺的住邏輯,身在 家裝 不做裝修,看似電商,不是電商。住邏輯是一個攪局者還是一個迷惑者?
今天,我們專訪住邏輯ceo hanford,講講互聯網軟裝的現在和未來。
采訪時間:2016年9月12日
采訪人物:hanford
【記者】:hanford,您好!感謝您接受這次采訪。首先我很好奇,為什么叫住邏輯,這個名字很有意思,可以跟我們講講它的由來嗎?
【hanford】:我們團隊最早是從2014年開始轉型做這個互聯網項目。當時最早取的名字叫“有形可紀”,單純從字面意思去理解就是希望我們所做的每一份設計、每一個產品都可以被紀錄下來,能成為經典。但隨著我們事業的企圖心發生了改變,也就是商業模式的不斷迭代,從一個想成為匠人的愿景變為服務匠人的愿景。坦白講,這個讀起來也拗口,不是那么好記住。
其實那段時間名字也費了我們很多心思,后來就是一個小伙伴的靈光一閃,喊出了“住邏輯”,你想啊,侏羅紀,遠古時代,天地初開,多好的契合當下。再就是“住邏輯”即住的邏輯,讓人們住的更好,不就是我們的追求嘛。
【記者】:那當初選擇打造“住邏輯”這個項目的初衷是什么呢?
【hanford】:我們團隊很大不一部分成員都是來自建筑或者設計、 家居 行業的,我本身過去也是做一些地產商的建筑、室內項目,對住宅市場的發展、 家居 行業的發展、室內裝飾裝修行業都有很深的理解和感觸。所以我們覺得有必要做個這樣的項目,去推動一些行業的變革,讓人人都有房住,人人都可以住得更好。
【記者】:互聯網 家裝 行業現在好像非常火爆,是一個資本都非常關注的賽道,像土巴兔、愛空間、齊家網都發展的很迅速。那住邏輯與其他互聯網 家裝 平臺有什么不一樣呢?
【hanford】:這也是為什么說我們不選擇去做匠人,而要做匠人的服務者。這是不同的概念,后者是平臺的定義,意義更大。本質上來講,首先是定位不一樣,“住邏輯”就是軟裝,說到軟裝平臺那就只有住邏輯。其二就是聚焦點不一樣,我們認為一個美好的居住空間,裝修質量建材價格是用戶關心,但不是用戶最切實的感官體驗,這個也是好解決的。住邏輯聚焦的是如何創造好的設計,如何讓好的設計價格更親民,如何創造好的 家居 產品讓設計真正形成閉環,如何讓好的產品價格更親民。這四個how我們簡稱“4h”,是我們的業務邏輯。
我們知道絕大部分互聯網 家裝 平臺,它們的模式更像是一個中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找到裝修公司,然后裝修公司給消費者提供服務,是一個簡單的信息對接平臺,還有一些僅僅是導流的現狀。這些模式的出現會讓平臺上面的設計師、裝修公司質量參差不齊,業主運氣好就裝修得不錯,運氣不好,對吧?即使增加了監理環節,可平臺在客戶和 家裝 公司的關系中所起到的作用非常有限,這些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用戶體驗的問題。
住邏輯不僅是整合了資源的平臺,更重要的是融入了創造。我們致力于讓更多的匠人通過平臺,確保優質的設計、優質的產品能夠被創造出來,最后客戶能以非常優惠的價格去消費。
【記者】:住邏輯針對的用戶群體都是哪些人呢?
【hanford】:住邏輯自2015年8月上線以來,定位就非常清晰,我們的目標客戶就是對生活品質有需求的業主,比如精裝修房的業主或者硬裝順利解決這時候需要買些家具、燈具、裝飾品搭配自己家的。住邏輯平臺上的設計師或者經銷商還是占比很大的,也沒有刻意去宣傳,這些行業內人士關注住邏輯無非就是幾點需求,一是能夠獲取大量優質的設計素材,學習進步的;也可以通過平臺展示宣傳自己獲得一些優質的項目。我們最近推的事業合伙人計劃就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住邏輯為他們提供供應鏈服務,顯然這個需求也是很大的。
【記者】:您剛才提到事業合伙人計劃,這是個什么計劃,方便透露嗎?
【hanford】:我們為一些二三線城市的設計師或者設計公司,輸出我們的軟裝設計和產品設計服務,還有效果圖和vr這種設計展示形式我們也提供,這是在設計層面的供應鏈服務,希望能夠幫助到他們。在軟裝產品領域,我們的供應鏈管理團隊也是非常專業,我們為傳統的軟裝設計公司,或者經銷商提供軟裝產品供應鏈管理,目前品類主要是家具、燈具和窗簾布藝。從原材料到生產流程、到質檢、運輸安裝售后,我們一條龍服務,把他們不專業和沒有精力做的事情我們來做。這就是我們的事業合伙人計劃 ,共生共贏。
【記者】:住邏輯現在存在競爭對手嗎?在軟裝市場是否已經形成的一定的壁壘或者說差異化優勢呢?
【hanford】:認為任何行業都存在競爭關系,只有存在競爭,行業才會有希望。
目前在軟裝領域,住邏輯的競爭對手還是來自于傳統的 家裝 行業的軟裝公司。如果站在供應鏈層面來說,我們需要這樣的對手。
在互聯網軟裝領域里,競爭也有,但是都是在早期階段,畢竟發展的時間都不算很長,大家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明天的路可能都不一樣,所以也就不存在誰先到達終點了。
【記者】:如果像紅星美凱龍,居然之家的線下 家居 賣場,也開始拓展互聯網渠道。面臨這樣的競爭對手,住邏輯是否畏懼了呢?
【hanford】:你說的非常好,他們顯然有很多的資源和優勢來爭奪市場。不過怎么講,都是烙餅,你烙韭菜的,愛吃你的自然吃你的。我烙牛肉的,愛吃我的還是得找我。吃餅的人還是非常的多,這時候談競爭還為時過早。相對傳統賣場來講,我們的差異化實在是太大了,優劣勢都很明顯,還不好說最終誰更能被市場所接受。大家都是智慧的。
【記者】:您剛提到住邏輯現在的運營方向主要針對精裝修樓盤的業主,住邏輯是通過什么途徑獲客戶的呢?
【hanford】:雖然住邏輯現階段的主要業務針對的是精裝修樓盤的私人業主,但我們主要是協助一些傳統的設計師或設計公司、 家居 行業經銷商去做的一些獲客運營。以平臺或供應鏈的角度去幫助這個領域的經營者。
像之前有一個很成功的案例,負責樓盤樣板間打造的設計公司與住邏輯合作,住邏輯發起了一系列線上線下運營活動,并打通了與開發商的渠道。然后通過住邏輯的云設計平臺輸出優質的設計方案給他們,再加上設計公司本身樣板間的設計和產品能夠給業主很好的線下體驗,這時候信任程度就加強了,設計公司只需要良好的線下設計溝通和服務工作,就可以輕松的開拓這個樓盤的軟裝業務,這個樓盤最后也很順利地做了很多家庭的軟裝服務。
【記者】:住邏輯以精裝修樓盤的私人業主為主運營方向有沒有受到目前房地產市場的影響呢?
【hanford】:雖然現階段住邏輯的運營主要針對精裝修房業主,通過這部分客戶優先去拓展我們的市場。不論房地產市場變化如何,我想未來隨著消費升級,人們都想住得更好,更舒適,到時候或許他只需要某一件家具單品,都可以通過我們平臺購買,住邏輯產出的大量的sku會對產品進行豐富的搭配;用戶可以看到一把椅子在大連、青島、云南、上海等不同空間里的搭配效果,在不同的空間場景下呈現出的效果,來決定是否購買。
【記者】:如果針對行業內的機構提供大量可輸出設計資源,有那么多設計師來做嗎?如何把控品質?
【hanford】:住邏輯的云設計平臺。我們會結合設計師自身的獨特優勢,比如他擅長風格,所在地區、預算要求、進行匹配,甚至是一些空間的特性,有些設計師擅長有些不擅長我們都會進行分析。當客戶端產生設計需求的時候,我們也會做出專業的分析,最后達成專業的設計匹配。每一個設計師在接一個項目的時候,他所面臨的問題、溝通、收入都是非常清晰的,所以服務品質我們能夠把控的很好。目前,我們的云設計團隊方案設計師人數達數百位,完全能夠滿足住邏輯現階段的設計訂單需求。在以往很少會通過效果圖來展現軟裝設計方案,現在為了讓終端用戶體驗感更好,真正做到所見即所得,很多方案都是通過3d效果圖來呈現的,并且將vr技術應用到了設計方案當中。很多傳統軟裝公司就做不到,所以他們也需要住邏輯的供應鏈服務。
【記者】:現在消費者都非常關心家具的環保和質量問題,住邏輯是如何對供應鏈上的廠商進行產品品質把控呢?
【hanford】:供應鏈上的廠商選擇有一套非常嚴格的標準。住邏輯的戰略合作廠商均是國內大型 家居 工廠,工廠的業務能力,設備基礎,以及過去服務過的項目,都是可考察能信賴的。從最前端的設計合理性的審核也就是方案的審核,生產圖紙的出具和審核,到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核算、原材料、各個工種環節的質量把控,到成品包裝、運輸、安裝成完整體系的輸出。工廠也會極力配合我們,不斷地完善供應鏈體系。供應鏈管理團隊成員都是來自于于利豐國際、富瀾、森源、朝陽等行業優質供應鏈管理人員,而且通過信息化改造,可以說是一流團隊了。
至于環保是最基本要求了。就像人類活著就要吃飯一樣,住邏輯要想活著就必須把環保安全問題擺在首要位置,在產品環保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談論它的功能性、美觀性、空間條件滿足程度以及成本。
【記者】:資本市場現在好像并不是很樂觀,對住邏輯來說有沒有危機感?
【hanford】:住邏輯是一個企業,我們從最初創立的時候便想著如何活下去,因此資本市場是好是壞,并不會對我們產生太大的影響,住邏輯自身的一些路徑和思考才是讓我們能夠走的更遠的根本。住邏輯不是完全依賴資本市場的,我們的每一階段運營的節奏,融資的節奏,擴張的節奏,都是依據我們自身的現狀來計劃實施的。千萬不要把我們理解成曇花一現的一些互聯網公司,我會很失望的。
【記者】:住邏輯有沒有對現有用戶進行過調研呢?用戶對我們的設計、產品、服務是怎樣的反饋呢?
【hanford】:用戶滿意度是我們最最關心的,這不是停留在口號上。我們的服務其實分兩個階段,一個是設計交付、一個是產品交付。這兩個階段我們都會觀察用戶滿意度。通過一些數據,或者訪問。用戶滿意度能反推我們的設計服務水平、產品質量、價格、安裝運輸流程等每一個環節的管控是否到位。
【記者】:您對現階段住邏輯的運營數據是否滿意呢?
【hanford】:作為一個創業者來說,我們當然是不滿足于現狀。從整個市場的反饋、團隊的成果來說,住邏輯還是取得了一些成績。可以這樣講:在整個軟裝領域,無論是傳統的,還是互聯網創新的,無論是設計輸出還是產品輸出,住邏輯都不遜于任何人,成績還不錯。
【記者】:聊下來感覺您對這個行業有著很深刻的認識,也組建了一支很有魅力的團隊。如果請您用五個詞對住邏輯團隊做出評價,您覺得哪些詞語最貼切呢?
【hanford】:
“年輕”這是優先直覺。“不驕躁”這個我也感覺很好。 “專業”,這是毋庸置疑的。再就是“有野心”,是想做點大事。還有就是“團結”吧。
【記者】:今天非常感謝hanford,最后我再問一個問題,有沒有先定一個小目標?哈哈哈
【hanford】:那我先定一個小目標吧,先掙它10個億。(笑)
未來一年,住邏輯計劃要消化2萬套軟裝設計方案。目前我們的設計到產品的轉化率還是非常高的,達到了70%,即使按照50%的轉化率,也有1萬套,所以我們努努力還是有希望的。
【記者】:好的 今天非常感謝hanford接受我們的采訪,也祝住邏輯越做越好。
【hanford】:謝謝。望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