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雙軌渠道前景堪憂 萬家樂剝離廚電騰籠換鳥
7.45億元!萬家樂出清廚電業務——燃氣具公司100%股權價格敲定,接盤方之一是原萬家樂控股股東西藏匯順。從前期變換大股東,到現在擬剝離營收體量最大的廚電業務,萬家樂施展的這一系列動作,如同“騰籠換鳥”。
上述這一系列交易背后,仍留有一些懸念,其一是廚電業務剝離前夕業績出現閃電變臉;其二是上市公司未來業務將專攻輸配電設備和金融兩大塊,這兩塊均或面臨前景不明問題。
針對上述這些疑問,近日《中國經營報》記者試圖進一步采訪萬家樂董秘黃志雄,但對方表示“由于整個交易尚未完成,不方便評論”。
家電行業中,企業向金融行業轉型或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的例子并不缺乏,如與萬家樂同樣發源于珠三角地區的家電企業——奧馬電器,去年10月份易主后,通過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資本運作,“大躍進”升級為互聯網金融企業。有市場人士也認為,上市家電企業向金融行業轉型后,可能短期內對股價有所提升;但落實到業績等基本面的話,則仍值得商榷。
廚電業務剝離前夕業績閃電變臉
11月11日,萬家樂正式宣布,上市公司擬將其廚衛電器業務進行剝離,將對應的燃氣具公司100%股權分別轉讓給原控股股東西藏匯順和公司董事張逸誠,轉讓比例分別為40%和60%。燃氣具公司100%股權作價7.45億元。
西藏匯順的實際控制人是張明園,與張逸誠乃為父子關系。今年5月份,西藏匯順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向廣州蕙富博衍投資合伙企業(以下簡稱“蕙富博衍”)交出了萬家樂控制權。隨后,萬家樂的廚電資產剝離工作就拉開序幕。這樣大費周章交易過后,萬家樂的廚電業務重回到張氏家族手中。
在萬家樂以及張氏家族看來,這或許是一筆劃得來的買賣。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出清廚電業務后,將收獲7.45億元“真金白銀”。對于張氏父子倆而言,先前以15.5億元出讓了萬家樂控制權,現在又耗費7.45億元回購萬家樂廚電業務,這樣來回“倒手”,賬面上仍凈賺約8.05億元。不僅如此,張明園目前還持有萬家樂5447.21萬股股份。按照萬家樂停牌前9月8日的收盤價計算,這部分股份賬面仍值6.47億元。
不過,要剝離廚電業務,其中,最主要的是萬家樂燃氣具公司剝離前夕為何出現業績閃電變臉。
數據顯示,燃氣具公司 2014 年和2015年全年、2016年 1~6月和 2016年 1~8月實現的凈利潤分別為1.52億元、1.02億元、3734.38萬元和-2330.05萬元。
11月15日,深交所對萬家樂這則資產出售草案下發的問詢函中,重點對萬家樂燃氣具公司7~8月出現大額虧損的現象提出質疑,并要求萬家樂做出說明。
萬家樂的回應姍姍來遲,直到11月23日晚間,公司才出具正式的說明公告。萬家樂給出了三大理由解釋:其一是銷售費用投入持續增加,且7~8月銷售費用同比增加3356.84萬元,是影響業績虧損的主要因素;其二是商標權發生減值;其三是每年7~8月份屬于銷售及生產淡季。
逆勢向輸配電行業擴張
有投資者在網上一些股吧中評價稱,從變換大股東,到剝離廚電業務,萬家樂所做的這一系列交易,如同“騰籠換鳥”。
萬家樂主營為廚電業務與輸配電設備業務兩大塊。如廚電業務出售成功的話,主營就僅剩下輸配電設備業務。
長期以來,在萬家樂營收來源中,占大頭的是廚電而非輸配電設備業務。如今年上半年,萬家樂輸配電設備業務營收6.64億元,廚衛電器產品系列營收為12.91億元,兩者比例接近于1:2.
萬家樂目前表態稱,廚電業務剝離,上市公司主營業務變更為以輸配電設備為主。從歷年數據看,該輸配電設備業務表現低于預期。如在今年的半年報中,萬家樂曾表示,雖然國家加大基礎建設,但國內輸配電設備行業市場僧多粥少的局面依然嚴峻。受毛利下滑等因素影響,主要經營萬家樂輸配電業務的順特設備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業利潤5964萬元,同比減少10%。
市場傾向認為,萬家樂目前的輸配電業務面臨成長性不足問題。那么萬家樂為何還要“硬著頭皮”專攻下去?近日,萬家樂董秘黃志雄回復記者稱,由于整個交易尚未完成,目前不方便做評論。
一位電氣設備行業分析師對記者介紹:“萬家樂所在的變壓器行業確實競爭比較激烈,原因是該行業技術門檻并不高,另外從事該行業的廠商眾多。”
萬家樂在回復深交所的問詢函中則表示,隨著公司收購順特設備公司15%股權的完成,順特電氣對上市公司利潤貢獻將會明顯提高。
家電業轉金融業效果待察
與目前諸多熱衷于向“虛”轉型的上市公司一樣,在以輸配電設備業務作為主業的同時,萬家樂未來也將向金融行業轉型升級。萬家樂在資產出售方案中表示,將結合輸配電設備業務發展的需要,將投資供應鏈管理、商業保理等其他業務。
家電企業變身金融企業,這一幕似曾相識。在萬家樂之前,同樣發源于珠三角地區的另外一家家電企業——奧馬電器已有所“示范”。
去年10月30日,曾任京東副總裁的趙國棟通過股權受讓的方式入主奧馬電器。之后,趙國棟就迅速展開資本運作。短短的一年時間里,奧馬電器通過收購、定增等“眼花繚亂”方式,轉身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
家電分析師劉步塵則認為,家電企業向金融企業轉型,不僅局限在家電行業,其他行業也是相當普遍的,效果如何則有待觀察。“奧馬電器現在是形成‘實業與金融業’雙驅動,公司向互聯網金融轉型后,短期內對公司股價提升效果明顯;但從業績貢獻上講,目前還是以實業貢獻居多。”
11月15日深交所發布的問詢函中也要求萬家樂回應開展金融業務的原因及優勢。對此,萬家樂目前的回應是:“結合上市公司現有輸配電設備業務特性,通過開展供應鏈管理、商業保理業務,提高上市公司資產周轉效率。”
今年5月份,有廣州市政府背景的蕙富博衍入主萬家樂后,引來外界遐想。蕙富博衍為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其普通合伙人與執行事務合伙人均為匯垠澳豐。其中,匯垠澳豐股東層面穿透下去,最終的實際控制人是廣州市政府。廣州市政府通過全資控股的廣州產業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基金”)間接控制著匯垠澳豐。
記者向廣州基金相關媒體負責人咨詢公司入股萬家樂的目的,但對方表示“目前沒有什么可說的內容”。
一位對廣州基金有所了解的信托人士對記者透露稱,廣州市政府短期內將旗下資產注入到萬家樂的可能性或不大。
“廣州市政府成立廣州基金時,從險資融到了幾百億元資金,目的是希望通過投資獲得回報,但現在回過頭看,當初預判過于樂觀了,目前大部分資金遭遇無處可投尷尬,多數仍趴在賬上,收益率上不去。就我了解,廣州基金從險資那邊融到的資金成本也并不低。”上述信托人士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