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產業作為“十二五戰略”中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隨著水十條、土十條、氣十條等計劃相繼發布,在十三五期間將迎來更加洶涌的發展浪潮。而在環保產業中,水環境治理因其生態和人居等特殊性尤其被作為重點領域看待,不僅在國家層面得到了大力的政策支持,在市場層面上也為如東方園林等專業水環境治理企業帶來了更多發展契機和紅利。
市場需求龐大 搭載發展快車仍需苦練內功
依據相關地方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二五規劃、以及結合實地調研做出的不完全統計結果,全國水生態治理市場空間預測可達萬億級別。其中,全國GDP前50名城市形成的五大區域市場,未來3-5年在水環境治理方面的投資就高達8401億元。
然而誘人的“市場”大蛋糕,想要“分吃一口”卻遠非易事。我國環保產業起步晚、發展增速慢,在國家政策推動和市場發展誘因下的確有少部分企業發展和崛起速度較快,但相對于規模更加巨大的市場空間來說,仍然只是滄海一粟。其中以東方園林等領軍企業為代表的“實力派、技術流”立于金字塔頂。例如東方園林,作為產業鏈最完善、資質最全的水環境綜合服務商,在設計技術層面,其首創的“水環境、水資源、水景觀”三位一體+水務城市水系綜合治理理念獲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在團隊實力層面,東方園林擁有千人設計團隊和千人執行團隊。東方園林這樣的標桿性企業因其過硬的實力和經驗必然可以更好地抓住市場機遇,迎來飛速發展。但大多數中小型企業仍面臨著技術弱、底子薄、訂單少、效果差的現實狀況,而改善這種現狀,市場需求雖然促進了資本關注,但政策的鼓勵及規范也更為重要;同時,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也對其是否能搭上產業飛速發展的快車,起著內在決定作用。
政策扶持 借助PPP模式搶占市場先機
隨著投資環境良性發展、國家政策正向推動,PPP已經成為重要的經營投資模式。尤其在環保領域,面臨著市場空間巨大、投資需求巨大、整治時間漫長等特性,則更需要推行PPP模式,撬動全社會資源,開放行業空間,填滿市場需求,因此在環保行業PPP是長期發展的戰略性模式。而水環境治理因具備收費對象明確、市場規模較大、有現金流特點,推行PPP模式最為可行。就行業前景來說,PPP模式的廣泛應用也將給水環境治理行業帶來更好的盈利模式和水平變革。
在2016年我們可以看到,在國家層面可謂政策屢新,各種促進PPP模式的利好計劃和優秀項目示范都在不斷鼓舞市場信心,推動市場前進。可以看到,近年國家對于水環境治理行業的扶持力度可謂空前,前有2015年水十條出臺,再有2016年財政部《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深入推進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工作的通知》中在污水處理領域進行強制PPP試點的要求。尤其是在財政部近期公布的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名單中,對以東方園林中標項目– 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濕地公園PPP項目為代表的一系列水生態治理PPP項目進行了大力推介,可見得在當下及未來,有政策支持、技術儲備、實力強大的領軍型企業必當贏得市場的青睞。
2016年可謂是水環境治理發展市場的“起跑線之年”。在當下,東方園林等領軍級企業已經初嘗紅利美味。作為水環境PPP模式開先河者,東方園林在市場上更是春風不斷,斬獲大批訂單。僅自2015年以來,東方園林在手PPP訂單便超600億元,今年更連中總投資70億元的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環境治理PPP建設項目和總投資額10.28億元的美麗金湖全域生態環境保護PPP項目等眾多項目,而17年春節前后,東風園林預期將達到1000億的PPP項目總量,其發展前景一片大好。未來,在大環境的誘導和刺激下,政策不斷出臺促進資本進入市場拓展空間,活化的資本力量也將使技術迭代速度加快,產業結構優化,相信在新一輪的發展浪潮中、在國家政策支持之下,大型企業打造精品標桿級PPP項目,中小型企業優化結構提升技術力,會是未來水環境治理產業良性發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