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浙江亞廈裝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亞廈股份”)公告稱,該公司擬在迪拜投資設立亞廈股份(阿聯酋)公司。自此,亞廈成為第一個“一帶一路”戰略下走出去的建筑裝飾企業,該消息一出,旋即引爆了微信朋友圈。
3月28日,政策面利好消息再度來臨。國家發改委、外交部等聯合發布《推動共建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以下簡稱《愿景與行動》)。“一帶一路”主題投資持續升溫。《愿景與行動》發布當周,上證綜指周漲幅2.04%,建材子行業中水泥、耐火材料和管材行業表現強于大盤。
在國家“一帶一路”政策下,建筑部品行業發展機遇凸顯。因此,如何抓住機遇、做大做強成為建筑部品企業目前需要考慮、解決的大事。
“目前,我國建筑材料以中低檔為主,出口以及海外工程應用,以廉價取勝。高檔產品仍需依靠進口,比如馬桶、瓷磚、五金件還有一些特殊材料比如石材。”中國建筑材料科學研究總院顧問、中城科綠色建材研究院院長馬眷榮告訴中國房地產報記者,國內很多建材企業存在同樣問題,制造方式和管理比較粗放,制造不考究,比如高檔門窗的五金件就只能用德國的。
作為制造業大國,近年來,隨著勞動力成本的日益提高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我國的產業轉型升級一直在推進。如何由大做強,對于國家而言很重要,對于企業而言同樣重要。
近日,《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正在征求意見中,從目前的版本來看,一套偏嚴格的規范即將出臺。預計未來3~5年,倘若建材企業還沒有達到綠色建材標識,企業很有可能將被淘汰出局,建材企業將迎來一次大洗牌。
在馬眷榮看來,《綠色建材評價標識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將有助于中國的建材制造業產品品質提升,對拉動高檔建材會起到一定作用。對于提高中國建材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同樣有正向激勵作用。企業應根據現行綠色標準導則對號入座,提前具備這些資質,比如,其中包含的環境標識、節能標識等。這是評價建材企業是否符合綠色建材的基礎要求。
國務院參事、原國家建材局副局長蔣明麟鼓勵企業在“一帶一路”機遇下,要勇于參與境外設施建設和產能合作,促進建材行業對外投資,審時度勢,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入融合到建材行業的各個領域之中。
機遇尚好,當然挑戰并存。同樣的方式或許并不適用于所有建筑部品企業,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式才是王道。作者:梁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