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 家居 行業上市公司的年報紛紛披露。在2014年 家居 企業競爭愈來愈激烈,上游產業房地產呈現低迷態勢之下,絕大部分上市公司年報業績飄紅,呈現普漲20%-40%的良好態勢。分析人士認為,上市公司的品牌效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逐步顯現優勢,且行業仍具有較大的產品及體驗提升空間。但不容忽視的是,也有企業試圖通過轉型走出困局。

家具企業:如何逆局之下開啟破冰之旅?
多數公司業績普漲20%-40%
記者統計,目前在A股上市的 家居 企業有美克 家居 、宜華木業、大亞科技、升達林業、喜臨門、金螳螂、兔寶寶、好萊客、吉林森工、海鷗衛浴、海爾 家居 、東易日盛、友邦吊頂、索菲亞、東方雨虹等,家紡企業有羅萊家紡、富安娜、夢潔家紡等。目前(截止到4月7日),除喜臨門等少數幾個尚無公布年報業績以及吉林森工重大虧損外,其他年報公布或有業績預告的企業普遍報喜,業績普漲20%-40%之間。
大同證券高級投資顧問張誠認為,雖然整體呈現普漲趨勢,但也有比較明顯的分化表現。從業績表現上看家具行業的公司業績表現較為突出,美克 家居 、索菲亞等家具企業業績增幅都在30%以上。地板類公司的表現分化明顯,德爾 家居 營業利潤同比增長41.23%,兔寶寶營業利潤同比增長62.10%,大亞科技營業利潤同比增長35.14%,而升達林業等公司表現平平,吉林森工則出現了明顯的業績下滑。在 家裝 領域,東易日盛業績增長18%,金螳螂業績增長20%左右,友邦吊頂營收增長22%; 家居 用品方面,喜臨門尚無公布年報,預計全年小幅增長,海鷗衛浴則與去年持平。而3家家紡上市公司均未發布年報,業績預告皆顯示營收有5%-10%的小幅增長。
延伸產業鏈品牌效應凸顯
2014年 家居 行業普遍喊冷,為何上市公司業績普遍飄紅呢?記者總結各公司年報發現,產業鏈的延伸以及品牌效應在市場上的凸顯或為原因。
張誠分析,從整體來看,家具領域的公司逐步改變原有代工貼牌模式,逐步樹立自身品牌,拓展個人 家裝 和消費市場。比較典型的有,美克 家居 從零售商向品牌商轉型,打造卓越的客戶體驗能力,拓展一體化的 家居 綜合消費品市場,并終止了從事二十年之久的OEM業務,工廠產能100%供應自有品牌。
個性化定制和一體化 家裝 方案受到市場的歡迎和認可。索菲亞在2014年以場景體驗方式展示全屋定制收納空間解決方案,隨著消費者對于全屋定制需求的加強,努力提升其他定制柜的業務比例,并與外國品牌合作經營國內櫥柜業務。兔寶寶也借助市場不斷整合的趨勢,著力打造為設計公司、裝修公司和設計師提供飾材全系列供應,并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展示的體驗平臺服務。
上市公司的品牌效應也在不斷深入人心,使得業績出現了明顯的加速增長。張誠表示, 家裝 及 家居 行業整體屬于大宗消費品,消費選擇時,品牌效益和口碑是一個重要的參考。上市公司自身就是一種廣告效應和品牌宣傳。隨著近年消費升級的需求不斷提升,消費者在選擇 家居 用品和 家裝 時更加注重品質,上市公司品牌效應確實給公司的產品銷售起到了不小的支持作用,索菲亞、德爾等品牌深入人心,其市場占有率也在過去幾年穩步提升。記者在德爾 家居 年報中看到,德爾就將“品牌優勢”作為第一大核心競爭力,坦言“作為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的 家居 產品,品牌優勢極大地促進了公司產品銷售,增強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大亞科技旗下的多個業務中,地板是主要增長業務模塊。大亞科技方面分析,地板市場的集中化程度將越來越高,而大廠家、大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將穩步提升,少數優質品牌企業將決定整個行業的內在品質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
電商與智能 家居 成爭奪重點
記者發現,不少 家居 上市公司都在紛紛布局電商發展戰略。如美克 家居 著力打造OBO項目,致力于強調線上和線下的融合,提升客戶體驗;兔寶寶也指出,目前 家居 營銷模式面臨著從產品、服務全面向數字化、移動互聯網化轉移的趨勢。張誠表示,互聯網線上業務的推進有利于消費者個性化定制產品,中間銷售環節得以減少,可提升產品性價比,實時的銷售反饋還可為商家安排生產以及新品設計提供決策。“涉及電商和信息化建設的 家居 企業,如果能夠把握上述要點發展自身業務將極大提高公司的競爭力。”
從家電企業整合資源進入建材 家居 行業后,智能 家居 成為業內一大熱點,有人士分析,大型建材 家居 行業向“一站式的消費體驗”和“一體化的解決方案”轉型,打造電子商務平臺,整合“物聯網”基因,智能 家居 解決方案將成為趨勢。而德爾 家居 年報披露,為把握互聯網以及智能 家居 改變傳統 家居 產業的投資機會,德爾成立智能互聯 家居 產業對外戰略投資平臺,重點投資智能 家居 、互聯網 家居 、大數據、物聯網、3D打印、工業4.0、節能環保、智能制造等 家居 相關產業。
但也有公司境遇不佳,紛紛轉型尋求新出路。“威華股份變身贛州稀土(失敗),升達林業謀求轉型清潔能源,吉林森工停牌后重組失敗都顯示出行業的困局。”張誠說。此外,海鷗衛浴也在繼續加大轉型升級的力度,除發展衛浴產品制造與服務主業外,持續加強在“節能環保”產品領域的研發與制造能力;德爾 家居 也在年報中透露要打造石墨烯新材料新能源對外戰略投資平臺,實現“雙主業”;喜臨門也在并購傳媒公司。對此,張誠分析, 家居 家裝 行業是重資產低利潤率的產業,公司股東和老板有了錢以后當然也希望找一些新興的高利潤率的行業。“上市公司轉型還能刺激股價上漲,對于股東和老板來說是實實在在的好處,所以不少上市公司爭先恐后地轉型。”
行業競爭激烈仍有提升空間
家居 上市公司的喜報并沒有與 家居 行業市場較冷的感受脫節,多個上市公司的年報中不同程度提及“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嚴重”、“建材 家居 市場整體低迷”等詞語。分析師也認為,整體來看目前的 家居 行業在房地產的冷淡期依然經受著考驗。
但眾多公司仍看好 家居 發展機會。美克 家居 方面認為 家居 消費市場空間巨大,隨著國內城鎮化的推進和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 家居 在剛性消費中的比重將會逐漸增加。兔寶寶年報中也認為,建材 家居 行業雖然受房地產市場影響較大,但這個行業一旦突破了發展瓶頸,“依然是朝陽產業”。此外,隨著80、90后消費群體的崛起,消費習慣的改變也給 家居 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只要選擇了適合新型消費群體習慣和生活方式的經營和服務方式, 家居 行業仍將持續發展,并保持一定的穩定性。”美克 家居 方面表示。
張誠也認為,人們對于裝修及 家居 產品的品牌和體驗的不斷提升也為管理得當品牌經營有方的 家居 家裝 企業帶來了機會。他表示,隨著小米 家裝 等行業攪局者的不斷出現,整個 家居 家裝 行業依然有較多的產品及體驗提升空間,而誰能率先發力搶占市場決定了未來公司的品牌和業績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