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上順勢而為,會使中國經濟飛起來。”15日上午全國人大會議閉幕后,總理李克強在答中外記者問時再一次提到今年“兩會”的熱詞之一“互聯網+”。一時間,這一名詞似乎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出路。在佛山,近期則掀起了一股“互聯網+ 家裝 ”的小風潮——又一家互聯網 家裝 平臺出現。
談起互聯網 家裝 平臺,很多人或許還很陌生,但要提起雷軍投資的“愛空間”,大多數人都會記得那個“699元每平方米”的廣告詞。事實上,“愛空間”就屬于互聯網 家裝 平臺——整合 家居 資源,讓用戶在網上選擇設計風格、建材并下單,隨后由平臺負責裝修。
和普通 家裝 公司相比,互聯網 家裝 從工具上使用了互聯網常用的APP、網頁等載體,通過電商平臺、線上推廣等方式進行銷售,但最重要的還是互聯網精神和思維方式的運用。有文章認為這是互聯網 家裝 和普通 家裝 的最本質區別。
筆者總結了一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點:一是體現了互聯網最核心的用戶思維,會站在用戶立場上思考問題,由用戶決定想要什么,例如用戶想要自己挑選建材也可,或照設計圖“索驥”要最后的居住環境也可;二是資源整合、協同共享,互聯網 家裝 平臺為用戶提供了一個接入口,通過這個接入口用戶可以找到設計師、裝修團隊、建材供應商,免去逐個尋找的煩惱;三是利用去中間化、“團購”的形式使 家居 裝修成本更低,通過平臺接口,用戶可以直接與設計師、現場施工人員等對接,去除了以往的經銷商和包工頭等中間成本,利用平臺進行規模化的購買也可降低材料和設計等購買成本。
簡而言之,互聯網 家裝 就是以打包的形式為 家裝 提供一站式服務,通過“先行賠付”、自建裝修產業工人等方式保證裝修過程透明、裝修質量過關,這對于疲于奔波在裝修市場的“80后”“90后”的確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因此,不只雷軍青睞這個市場,海爾、萬科、樂居都紛紛“進軍”,58同城更霸氣拿出3400萬美元入股 家裝 網站土巴兔。
相比其他城市,佛山天然的稟賦優勢為互聯網 家裝 平臺提供肥沃土地。據統計,佛山上千萬企業近70%從事與 家居 相關的行業,莫怪乎去年12月底互聯網 家裝 平臺“淘家”誕生,其成立時間僅比“愛空間”晚了半年;今年的另一互聯網 家裝 平臺“蝸蝸頭”則宣稱自己在兩年前已開始進行相關平臺的研究和搭建。
然而,但凡新生事物總要經歷重重考驗。資源是有了,如何整合又是一個問題。淘家背靠佛山泛 家居 產業聯合會,其股東本身均從事 家居 行業,整合起來可能難度較小;但對于一個毫無背景的平臺,如何與 家居 產業上下游企業鏈溝通,說服他們將產品放到平臺上,其中龐大的溝通成本不容忽視。
其次,以服務提供為宗旨的互聯網 家裝 平臺,在剝去其“互聯網”的外衣后,實質可能等同于電商平臺。那么如何在價廉物美的情況下保證其供應鏈上企業的利潤,保證用戶、平臺、供應商三方共贏?根據目前的媒體報道,筆者還未明晰該平臺的盈利模式。而對于大多數企業來說,平臺只是提供多一個銷售渠道,但如何平衡好線上產品和線下產品的價格區分,平衡好經銷商和平臺的利益?這一直是困擾企業做電商的“老大難”問題。
說到最后,互聯網行業總不缺乏神話的締造者,也少不了泡沫的充盈?,F在互聯網 家裝 還是一個嗷嗷待哺的“新生兒”,有許多人在嘗試和摸索,但相信前景依然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