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電器和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入夏以來,河北多地出現了“40℃+”的持續高溫天氣,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用電器使用頻率因而大增,家電維修需求也隨之顯著增加。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在家電維修過程中,不少消費者遭遇過維修難題,如維修價格不透明、維修質量難保證、行業標準規范不完善等。
家電維修行業存在哪些問題?如何讓消費者維修家電更省心?就此,記者進行了調查。
維修“刺客”:家電維修價格貴、陷阱多
入夏以來,河北多地出現了“40℃+”的持續高溫天氣。
受高溫天氣影響,以空調維修為代表的家電維修需求明顯增長。然而,隨之而來的還有不斷增多的家電維修糾紛——許多消費者反映家電維修價格貴、收費不透明,甚至將其比喻為維修“刺客”。
前幾天,家住石家莊市裕華區的孫曉萌就遭遇了上述經歷。7月6日一早,孫曉萌發現家里臥室空調突然不制冷了,由于天氣炎熱,孫曉萌來不及等待第二天才能上門的官方售后人員,選擇從某互聯網平臺預約了一位當天中午即可上門的維修人員。
“維修人員上門進行簡單檢查后,說空調里的電路板壞了,換一個要800元左右。這個價格讓我難以接受,這空調買來才花了不到2000元,沒想到修個空調這么貴。”孫曉萌表示。
“想趕緊把空調修好,又覺得價格太高。但不及時修的話家里人太受罪,還要白白支付60元上門費。”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孫曉萌最終同意了對方600元的報價。
雖然便宜了200元,孫曉萌卻高興不起來——事后她在網上查詢得知,更換空調電路板通常只需300元左右。
“空調維修‘水太深了’,普通百姓又不懂,很容易被坑。”孫曉萌無奈地說。
事實上,在家電維修過程中,許多消費者都有過類似的遭遇。
央視《新聞1+1》欄目此前公布的《你有沒有在家電維修時遇到過“坑”?》調查顯示,有11%的人表示碰到過“李鬼”維修商,32%的人表示碰到過虛構故障、過度維修的維修商,還有51%的人表示碰到過收費過高或缺少配件的維修商,而只有6%的人表示沒有碰到過這類問題。記者梳理中國消費者協會、河北省消費者協會以往投訴數據也發現,家電維修投訴一直是近年來消費者投訴的熱點問題。
在消費者反映的相關問題中,一個較為集中的問題是網上報價和實收價格相差懸殊。
家住保定市區的袁大姐,對此就深有體會。“大概一個多月前,天兒剛開始熱,我打開空調后發現可以正常運行、出風,但風卻一點兒不涼。”袁大姐告訴記者。
通過咨詢朋友以及網上搜索,袁大姐判斷可能是空調缺氟。于是,她電話聯系了在小區樓道里張貼廣告的家電維修公司。
“對方在電話里非常熱情,表示上門費50元,加氟價格60元左右。我一聽還真不貴,就約他們過來修了。”袁大姐說。
維修工上門后不久,就完成了加氟,袁大姐一試,出風果然變涼了。可還沒來得及高興,維修工報出的價格就讓袁大姐嚇了一跳:加一個壓力單位的氟60元,一共加了6個壓力單位共360元,加上門費共計410元。
“原來60元是一個壓力單位的價格,你修之前怎么不說清楚呢?”袁大姐感覺自己受了蒙騙,但對方表示空調維修都是這個價格。最后,在協商免去上門費用后,袁大姐不甘心地交了360元。
除利用低報價吸引客戶外,在家電維修領域消費者投訴較多的另一個問題,是“小病大修”“沒病假修”。
不久前,石家莊市民周佳歡家的滾筒洗衣機突然無法排水。他撥打售后電話得知,洗衣機已經過了保修期,上門維修需要額外收費。
第二天一早,維修人員經過簡單檢測后,表示可能是洗衣機排水泵出了問題,并很快給出了報價:上門費用60元、檢測費40元、水泵更換費300元,共計400元。
這個價格讓周佳歡感到無法接受,經過來回砍價,對方同意可以試試在不更換水泵的情況下修一修,修理費和上門費一共200元。
“維修時,我看到他把手伸進排水管,轉了幾下,取出了一些堵塞的異物,就把洗衣機修好了。”周佳歡說,“這才發現,原來排水泵根本就沒壞。”
周佳歡遇到的情況并非個例。記者調查發現,由于家電維修領域專業性較強,很多消費者對其并不了解,因此高價更換配件和耗材,已經成為一些維修人員的常見宰客手段。
此外,旺季難預約、不開發票、多次維修仍無法解決問題等現象,也在家電維修領域頻頻出現。
野蠻生長:“正規軍”缺位,山寨維修橫行
“家電維修行業的一些亂象,其實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作為一名從業時間超過15年的“圈內人”,石家莊市長安區某空調品牌外包售后服務商周軍(化名)坦言。
在周軍看來,造成家電維修行業野蠻生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正規軍”售后服務的缺位。
“品牌官方售后雖然標價相對較高,但收費標準通常較為透明、規范,較少出現亂修、假修、胡亂報價等行為,其維修質量也可以進行溯源。”周軍表示,但隨著居民家電保有量的不斷增加,以及人工、租金、運營等成本的不斷上升,品牌家電售后“正規軍”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范圍顯得捉襟見肘。
“舉個例子,某空調品牌在設區市建一個官方售后維修站,年運營成本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而如果將維修站外包出去,年運營成本可能只有十幾萬或者二十萬。因此,外包就成為家電售后服務的首選方式。”周軍介紹。
但是,家電售后服務一旦外包,其專業性、正規性都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一些外包公司獲得特約授權后,還會繼續將業務層層轉包,最后實際提供服務的可能是只有三五個人的維修店,專業技術有限,服務資質欠缺,收費高昂。
“就算有的家電品牌官方售后堅持不外包,但受成本控制影響,其在一個市轄區內可能只有一兩個直營售后維修點。在夏天維修高峰期,官方售后覆蓋面小、人手有限、消費者等待時間長等問題十分突出。”周軍說。
和品牌官方售后不同,許多山寨維修企業為了接業務,會花錢在搜索平臺和應用軟件上打廣告,花費越多排名越靠前。例如,在國內某著名生活服務類App上,記者嘗試發布了一條家電維修廣告信息,只需簡單描述、添加照片、填入地址和個人聯系方式即可。花錢加入會員,還可以將廣告信息推薦到顯眼位置。
在這種情況下,山寨維修店數量多、分布廣、廣告多的優勢就會凸顯,很容易吸引到對行業了解不深的客戶。
業內人士還認為,行業“內卷”的不斷加劇,也是造成山寨維修店野蠻生長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
“家電維修雖然是技術工種,但其技術門檻不高,很多從業者經過幾年實踐,就可以自己開售后維修門店。加之近年來城市就業壓力較大,家電維修從業者不斷增多,競爭越來越激烈。”周軍說。
在這種背景下,維修工人為了賺取額外收入,就容易看人下菜碟,亂要價。更有甚者,會在維修過程中把家電產品中的原裝零件偷換下來售賣,以獲取更多利潤。
而對于消費者而言,家電產品結構復雜,涉及的專業知識比較多,因此在維修過程中,往往因為不懂技術而處于非常被動的位置,更容易被部分維修店亂收費。
同時,有些消費者對待亂收費沉默不舉報,也助長了亂收費的現象。而家電品牌商對第三方維修網點的監管又鞭長莫及,只能讓這些外包維修網點“為所欲為”。
維修價格較高、維修質量難保、維修時效較慢……種種因素疊加,還讓部分消費者在家電維修時形成了一個認知——修不如換。
“以前人們收入水平相對較低,家電一般屬于家里的耐用消費品,出了問題都是先想著修好,實在修不了才考慮換。現在新家電價格越來越便宜,家電維修行業問題又多,對于出了官方質保期的家電,消費者就直接換掉了。”周軍說。
“這種情況不但容易造成資源浪費,還形成了一種新的惡性循環——維修店單量減少,利潤下降,好不容易接到一單活,更得想辦法多掙錢。”周軍坦言。
強化監管:完善制度,明確責任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家電市場零售總額為8352億元。目前,我國有30%的家電處于維修高頻期,家電售后服務消費需求迅速增長,治理家電維修亂象迫在眉睫。
“強化家電維修市場監管,首先必須有法可依。”石家莊市家電行業資深從業人士焦強介紹,目前我國針對家電維修行業的管理辦法,是2012年8月施行的《家電維修服務業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
《辦法》規定,家電維修經營者應在經營場所顯著位置懸掛營業執照,明示服務項目和家電配件的收費標準、質量規范、質保期限以及投訴電話。
“《辦法》施行時,家電維修行業還是以線下實體店為主。但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家電維修已經逐漸轉為線上聯系、上門服務,很多維修公司根本就沒有實體店面。”焦強表示,這些維修公司的信息一般都只展示在互聯網平臺上,導致真假難辨,《辦法》中的有關要求也難以落實。
在焦強看來,治理家電維修亂象應該與時俱進,針對線上維修增加的現狀,互聯網家電維修平臺必須盡到事先審核義務,比如維修廠家是否具備資質、維修水平是否達標。若是因此給消費者造成損失,平臺就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辦法》還規定,家電維修經營者在提供維修服務前“應當向消費者明確告知維修方案及需注意和配合的事項”“不得虛列、夸大、偽造維修服務項目或內容,不得虛報故障部件,故意替換性能正常的部件等”;各級商務主管部門對于違反本辦法的家電維修經營者可以“予以警告,責令改正”“情節嚴重的,可處3萬元以下罰款”。
焦強認為,多年過去,規定里的一些條款已經顯得有些寬泛、處罰標準偏軟、懲治效果有限,難以適應目前的家電維修領域亂象叢生的現狀。因此他認為,國家層面有必要對《辦法》相應條款進行完善,尤其要對消費者詬病的定價標準、收費透明度、懲罰機制等方面完善升級,打上制度“補丁”,從根源上遏制家電維修行業的頑疾。
對家電生產廠家來說,應加強自身售后服務力量,堅持售后和售前并重,并加大對指定維修點的監管力度。商家還應當對零部件費用以及上門維修的各類服務費用、服務時長進行明碼標價,并進行廣泛宣傳。讓消費者每次使用售后服務時,可以清楚知道上門服務多長時間對應多少費用、更換哪個零部件需要多少費用。
此外,各級政府部門作為市場監管主體,對于長期以來治標不治本的家電維修服務行業,應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逐步完善行業標準,提高維修行業準入門檻。
目前,為解決上述問題,國內一些地區已經進行了相關探索。
例如,上海市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制定行業規則,對家電維修提出明確要求。962512上海家電服務熱線、上海家用電器行業協會、上海交電家電商業行業協會、上海電子產品維修服務行業協會,共同向全行業提出了應對服務高峰、確保服務、滿足民生的服務倡議,并公布了第一批上海市家電維修服務行業398家推薦企業名單。同時,上海市商務委鄭重要求,所有向社會推薦的正規服務企業都必須明示收費標準,不得隨意增加收取費用,不得小病大修。
當然,作為消費者,也要擦亮眼睛,貨比三家,盡量選擇有線下實體店、口碑好、監管措施比較嚴的家電維修平臺。
如何找到可靠的家電維修平臺呢?專家建議,消費者可以找生產或銷售企業官網、找原購機發票提供的官方設置的客服電話,或企業微信公眾號和App上的聯系方式。如果實在不知道官方電話,還可以在市場監管總局網站、消協網站查詢,也可以直接到門店問詢。不要用搜索引擎、商務服務查號臺自行查找。(河北日報記者 王思達)
記者觀察
家電維修人才面臨青黃不接
“淡季時沒活兒干,掙不到錢。旺季時活兒太多,累得不行。空調維修這個活兒,真的不想干下去了。”采訪中,不少從業人員表達了類似的心聲。
記者走訪發現,和野蠻生長的各種山寨家電維修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許多品牌家電售后服務站面臨著專業技能人才流失、招人困難等問題。“現在是維修旺季,我們站點三個維修工每天連軸轉。想招幾個有資質、有技術的新人進來,挺難。”石家莊市裕華區某空調售后站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中國家電維修行業興起于2000年左右。當時行業剛剛興起,家電維修行業屬于旱澇保收、收入不低的好行業,但在經歷十幾年的發展后,該行業正面臨青黃不接的問題。
在該負責人看來,造成這種局面的首要原因是正規家電維修站的待遇偏低。“近年來,隨著家電產品越來越便宜,很多家電官方售后服務人員的收入不但沒有增長,甚至略有下降。我們這種官方售后比較正規,管得嚴,維修工基本沒有額外收入。因此,一些老同事選擇了轉行,還有一些人選擇了自己干。”
另外,家電技術不斷創新,產品更新換代快,對維修人員專業技能的要求也不斷提高。
面對技術的快速迭代,很多家電維修人員由于年齡偏大、學歷偏低,對新鮮事物、新興技術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偏弱。因此,面對當前出現的一系列智能家電,很多維修服務人員顯得束手無策,被迫選擇離開。
據了解,在目前的家電維修市場,就業人員主力是70后、80后。因為經常會進行高空危險作業,既是體力活,又是技術活,讓不少90后、00后在選擇就業時,對家電維修行業敬而遠之。
和大件傳統家電維修相比,3C數碼產品維修在外奔波較少,維修利潤相對較高,因此許多年輕人更傾向于選擇3C數碼產品維修這一領域。
老員工留不住、年輕人不進來,這是當前家電維修行業面臨的困境。不少從業者表示,行業內30歲以下的年輕人占比已越來越少,在可預測的未來,家電維修工的用工難、用工貴等問題即將浮現。
對此,他們呼吁,要切實提升家電維修工的福利待遇,解決他們的技能培訓以及職業上升通道等問題,促使家電維修行業健康穩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