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把從‘燈塔工廠’要來的效率讓利到消費者,實實在在通過降價提升產品的市場滲透率。”美的相關事業部負責人近日向財聯社記者“劇透”了他們的促銷計劃。
“幫助”消費者“砍價”的,正是生產現場一臺臺機器人所組成的智能化生產系統。據介紹,相關產線數字化改造后,僅節約倉儲面積一項,一年便可減少2000萬元費用。同樣走在創新轉型前列的還有格力,通過智能化裝備的研發和使用,格力已合計增效控員3萬人以上,而截至2021年底,格力的員工總數約為8.2萬名。
今年,面對復蘇在望的家電市場,行業龍頭們的智造增效還將繼續深化。董明珠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即明確表示:2023年,格力將加快推進數字化轉型、持續提高智能化水平,打造“工業互聯網企業”新態勢。
降本增效 智慧工廠的全方位升級
目前,家電業三巨頭均已在智慧工廠方面深度布局。截至2023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WEF)公布的全球燈塔工廠共有132座,其中中國共有50座。家電行業入圍“燈塔工廠”的數量最多,海爾、美的分別擁有6家、5家“燈塔工廠”,合計占我國“燈塔工廠”總數的近四分之一。
記者也從格力電器獲悉,在格力智能工廠中,工業機器人、數控機床、5G、AI等智能裝備的應用已大大提高生產線的自動化程度。
在美的“燈塔工廠”之一的廚房與熱水事業部洗碗機工廠,數字化中級工程師熊濤帶領記者從整體規劃、安全管理、物流倉儲、鈑金、設備維修等多環節感受數字化變革。
安全生產是制造業的第一底線。美的洗碗機工廠可通過攝像頭+AI的方式實現自動監控。如重點危險區域人員是否戴好安全帽;非人工作業區間內是否有人員違規進入(防止機械臂誤傷);物流車道上,是否有人員玩手機而增加事故風險等。監控內容均可通過大屏幕實時顯示,并在有異常時自動報警,下單到人。

(數字化監控屏監控安全措施 財聯社記者攝)

(數字化監控屏監控安全措施 財聯社記者攝)
熊濤告訴記者:“物流是效率的命脈,在整個環節中的重要性凸顯”。洗碗機工廠內約有600輛無人物流車,忙碌異常。為提高效率,燈塔工廠實現了交付驅動的端到端能力。即在客戶下單后,根據不同產品不同的零部件需求,燈塔工廠可馬上通知供應商在規定時間配貨到工廠。甚至將貨車應該在哪個車位停靠也一并明確。
這意味著,存貨流轉速度和資金利用率大幅提升。美的廚房和熱水事業部硬物洗護產品總監仇燦華告訴記者:“現在工廠已對300家核心供方的庫存進行了在線化和供需管理。”
記者看到,工廠內工人數量大大減少。如鈑金環節只留下了一些必須的質檢人員。而據熊濤介紹,鈑金環節也計劃在今年下半年做成“無人區”。
在制造環節,數字化工廠對每個崗位的工作節奏做實時采集,對影響流水線進度的關鍵環節重點監控,并使用機械手替代高強度人工崗位。

(機械臂在工作 財聯社記者攝)
熊濤介紹,以安裝密封圈為例。力度輕,容易漏水;力道重,則容易變形。機械手通過固定扭矩可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而在最后的倉儲環節,可通過藍牙和5G融合定位技術來實現自動定位。“以前整個倉庫有200多人,很多員工的精力用于滿倉庫找貨物。現在快速定位、快速運輸,提升了產品出倉的周轉。”熊濤表示。
“數字化改造后,倉儲面積下降了18.4萬㎡,每年費用可減少約2000萬元。” 仇燦華告訴記者。
據悉,美的智慧工廠由“美聯華”合作建成,即美的、聯通、華為。而在美的的“大本營”廣東,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已成趨勢。以《廣東省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及若干政策措施》為引領,截至目前,廣東全省累計推動2.1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超過62.5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云”,打造300多個標桿示范項目……
今年的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將新推動50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帶動10萬家中小企業“上云用云”,支持佛山、東莞打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示范城市。
廣東省工信廳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全省制造業企業已形成一個共識:實施數字化轉型是企業降低交易費用、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手段,是提升供應鏈韌性的關鍵路徑,是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最終要體現到業務經營上
數字化帶來的增效成果無疑是明顯的。
格力電器告訴記者,近年來,格力電器自主研發智能裝備約1.5萬臺/套,合計為公司增效控員3萬人以上,機器人萬人比提升到572臺/萬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自主建設的空調鈑金樣板車間,電機樣板線,壓縮機智能產線,電容智能產線,漆包線工廠自動化率達90%以上,在空調行業自動化程度達到國際領先。
此外,資料顯示,通過智能化改造,海爾冰箱工廠訂單響應周期縮短了35%,生產效率提高了35%,質量性能提高了36%。
對投資者和消費者而言,生產能力提高隨之帶來的經營變化和產品調整可能會更為直觀。
仇燦華告訴記者,洗碗機品類在疫情前的增長速度非常高,但疫情期間需求被壓制了。2021年行業規模增幅僅14.4%,2022年進一步下降至2.9%。對于去年這樣的增幅縮水,各個廠商和平臺其實是比較意外的。進入2023年,洗碗機需求有迅速反彈。
基于上述因素以及燈塔工廠帶來的效率提升,美的決定在今年3月份正式開啟國內洗碗機的“普及風暴”促銷活動。
仇燦華向記者“保證”,這確是實實在在通過降價來促進滲透率提升,絕不是價格套路。這是美的把從燈塔工廠要來的效率讓利到消費者。“肯定是比以前便宜。最優惠的機型價格約下降2000多元。”
仇燦華表示,行業預測2023年洗碗機品類規模同比增長大約9%。但在美的增效降價策略帶動下,其個人認為行業整體增長可能會接近20個點左右。
增效空間“進無止境”
潮起潮落,如何保住并且增強傳統制造業的優勢,成為這一代從業者的命題。談及為何選擇數字化升級,除了明面上的降本增效,提高利潤率,仇燦華還提到三個因素:
首先是全球貿易競爭加劇。中國制造業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必須要不斷提升競爭力。
其次,中國年輕人目前就業選擇多樣化,員工來源分流。需要通過數字化、智能化來減少對人的依賴。據他介紹,最近幾年旺季招人普遍困難。“大家都在搶人的時候,即便是高工資也不一定招得到。”
最后,消費環境發生變化。家電制造產能總體供大于求,而現在的消費者對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廠家的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必須基于數字化、智能化去研發最能精準貼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更重要的是,仇燦華認為,以前的制造業是通過更高的工時要求等向員工要效率。結果是“老板提高了效率和利潤,員工很累。”現在,通過數字化、智能化轉型,達到了提效模式的改變。
在本次調研前,財聯社記者與一位券商家電分析師交流時,其表示對于數字化轉型升級,資本市場目前關注的是這一動作未來的空間還大不大,對龍頭家電廠商來說,利潤率的提升效應是否已經“止步”。
對此問題,仇燦華明確表示,提升空間還很大。
“數字化、智能化是一個很大的系統,磨合是必須的。磨合方面,其實我們也是剛剛起步,還有很大空間。包括剛才提到的倉儲物流的改進,那也只是剛剛嘗到甜頭而已。因為在實踐中,有了數字化智能化的硬件、自動網絡后,公司原有的產品并不一定能馬上滿足條件去提效。”
熊濤則告訴記者,燈塔工廠實際上是一種能力。美的的目標是2025年實現燈塔能力在全球工廠推廣。
實際上,除了內部消化和向外學習。更值得注意的是,家電業巨頭的“向外”輸出和其他廠商的跟進。
如海爾卡奧斯提出1+N+X工賦模式,將大企業摸索出的成熟方案賦能給小企業。目前已在青島、德陽、蕪湖等區域落地。
美的方面以美云智數向外輸出數字化能力。美云智數告訴財聯社記者,公司定位于美的集團第二發展引擎。2022年外部收入同比大幅增長,占總營收比例超過一半。
美云智數介紹道,數字化改造的企業和未經改造的傳統企業,會逐步形成一道“分水嶺”。不少數字化轉型“先鋒派”企業,在逐步嘗到了數字化轉型所帶來的降本增效等甜頭后,他們對數字化的需求越來越大,投入也相對堅定,只是往哪個領域去投的策略不同,最終目標都是使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變得更加明顯。
例如,最新公告顯示,華帝股份計劃投資12億元在中山市小欖鎮投資建設華帝廚電數字化智能化產業園區。該園區將從管理運營、生產制造、供應鏈、綜合園區四個維度實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不過,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也存在難點。廣東省工信廳認為,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是一項系統工程、一把手工程,部分企業知道這個概念,但不知其核心要義。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目的是支撐主業高質量發展,提高企業競爭力,因此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戰略引領、戰略驅動,不能“為轉而轉”。接下來,廣東將組織開展系列數字化轉型培訓活動,推動企業增強數字化轉型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