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家用電器服務維修協會啟動“百城千鄉萬戶家電惠民收舊煥新潮”活動,計劃用三到五年甚至更長時間回收超期服役的家電產品,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推動發展綠色消費。
中國人講究勤儉持家,每個家庭擁有一兩件“超齡家電”不足為奇。“看上去很新,功能也滿足日常所需,不用換的。”在部分消費者看來,實在不能使用的家電才會考慮換掉。其實,看似節約資源,實際上是一種安全隱患。電器元件中的電線老化不僅造成原有功能退化,還會引起火災、漏電等危害,嚴重威脅消費者生命財產安全。尤其進入夏季,氣溫攀升,如果不妥善處理,使用“超齡家電”易引發安全事故。此外,“超齡家電”大多數由二手小商販回收后進行簡單翻新,不專業的拆解不僅污染環境,還可能導致隱患繼續存在。因此,需要教會消費者正確使用家電、妥善處理“超齡家電”,同時還應進一步完善回收處理體系、促進消費升級,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把“超齡家電”回收辦成惠民工程。
健全回收網絡,優化回收渠道。搭建規范化標準化家電回收平臺,利用互聯網、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完善“超齡家電”信息登記制度,對回收家電進行數字化智能化管理,提高家電產品回收效率。在線下,合理設置廢舊家電回收運輸中轉站,由正規企業專業化經營,發展家電回收與處理的新模式新業態,讓群眾處理“超齡家電”更便捷、更實惠。
開展“以舊換新”,促進消費升級,引導消費者合理消費。消費者使用“超齡家電”是為了省錢。據統計,超期服役家電耗電量超過正常使用期家電耗電量的40%,反而造成額外的浪費。所以,消費者要更新消費理念,通過正規途徑及時淘汰“超齡家電”,換來新產品。同時,依法打擊違規拆解廢舊家電等行為,推動家電回收市場有序健康發展。
時光流逝,歲月有聲。一臺老家電就像是家庭成員一分子,記載著歲月里的老故事。從“三轉一響”到人工智能,家電迭代出新反映了科技的進步、時代的變遷。老家電不僅是幾代人對過往歲月的情感承載,也是人文歷史的見證。因此,一些“超齡家電”雖然沒了使用功能,但仍具有人文價值。各地博物館可以對具有老味道、老情懷的“超齡家電”進行搜集、整理,并打造沉浸式體驗場景,展示家電發展歷程,讓更多人聽一聽老家電的往事,進一步了解工業發展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