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歐洲議會通過一項產品維修權法案,以此提升電器耐用性及可維修性。歐洲議會稱,產品的維修權是歐盟新《循環經濟行動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推出新法案,不僅希望產品在設計上能夠更耐用、更安全,而且希望產品零部件更易于拆卸和維修,從而方便消費者作出可持續利用的選擇。
提升電器耐用性
電子垃圾是對所謂的“廢棄電器電子設備”(WEEE)的非正式稱呼。它是指被廢棄不再使用的電器或電子設備,主要包括電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和計算機等通訊電子產品的淘汰品。電子垃圾可能含有金、銅、鎳等金屬,這些金屬都可以回收利用,但與此同時,手機等原材料中也含有砷、鎘、鉛以及其他多種持久性和生物累積性的有毒物質,威脅著周邊的環境。歐盟權威機構分析認為,要徹底解決這一問題,歐盟應致力于讓電器“能修”也要“好修”。
有效的維修權應充分考慮產品的生命周期,產品的設計、生產流程應該標準化。目前,作為產品標簽的一部分,歐洲議會要求生產廠家提供二維碼和數字產品護照,注明產品成分信息,以提高產品被重復使用和回收的機會。在銷售商品時,商家應告知消費者產品的可維修性、預計使用壽命、備件獲取難度、維修服務等信息。對于不合規的產品,歐洲議會呼吁在制造商和銷售商之間建立連帶責任機制。
歐盟還計劃從明年開始禁止電子產品使用膠水黏合電池,以方便消費者更換,同時要求智能手機的系統更新不會降低手機整體運行速度,并且更新是可逆的。
為應對健康和環境挑戰,歐盟于2003年頒布了《廢棄電器和電子設備指令》和《關于在電子電器設備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質指令》,限制在電路和電子產品的制造中使用幾種有毒材料,并規定了管理和處置電子廢棄物的5大優先順序:減量、再使用、再利用、其他利用方式、處置。去年2月,歐盟議會通過關于新《循環經濟行動計劃》的決議,要求采取更多措施,到2025年城市垃圾回收率達到55%,2030年達60%,2035年達65%,而城市垃圾填埋到2035年不超過10%
垃圾數量增速快
近年來,歐洲的電子垃圾增長快速。根據總部位于比利時布魯塞爾的WEEE論壇最新公布的數據,2021年全球廢棄電器電子設備總量估計為5740萬噸。預計2030年全球廢棄電器電子設備總量將達到7470萬噸。而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加。
世界經濟論壇2019年發布的《電子產品的新循環愿景》報告指出,全球不到20%的電子設備得到回收,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到2050年其垃圾量將增加1倍以上,達到每年1.2億噸。
快速的技術創新和高消費水平使電子垃圾成為增長最快的家庭垃圾。幾乎所有的消費電子企業每年都會推出新的產品,尤其是手機,一年推兩次新品幾乎成為各大公司的主流,淘汰率自然就會上升。
產品的短壽命和難以修復的設備也加劇了浪費情況。歐盟4月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當家電出現問題時,77%的歐盟消費者第一選擇是通過維修解決問題,79%的歐盟消費者認為,應該要求制造商提高產品的可維修性或更換特定零件。不少歐洲民眾表示,如果維修費用比購新價格低兩三成的話,他們愿意維修。然而,由于維修價格昂貴,許多民眾不得不放棄維修,直接購買新產品。
導致維修費用高昂的原因眾多。一位維修工人稱,維修所需零件價格很高。現在的很多電器設計過于集成化,很多部件集中在一個主板上,不管是多小的問題,都需要更換整個主板。有的產品則是數個零件組合在一起,難以拆解。大件電器需要上門維修,時間成本很高,一天最多跑三四家,需要花費不少交通費。維修工人抱怨道:“電器非常難修,有的產品光是打開外殼就需要很長時間。越來越多客戶不得不選擇購買新產品。”
需要消費者參與
電子垃圾需要謹慎處理。據了解,電子垃圾中95%以上的材料可重新利用,而且電子垃圾還可能含有銦、鈀等儲量稀少但在國防建設、航天航空等領域不可或缺的“戰略金屬”。但由于電子垃圾含有汞等重金屬,不當處理會對地下水造成污染,威脅居民的身體健康。
沒有進入正規回收渠道的電子垃圾都去哪兒了?調查顯示,一部分被放在家中的某個角落長期閑置,另一部分或者被直接丟進垃圾桶,或者賣給收購廢品的商販。電子廢棄物到了小商販手里,就放錯了地方。
小商販收購電子廢棄物一般會賣給拆解作坊,后者為了壓低成本,不會購進高端設備,而是用最簡單的方法提取電子廢棄物中的高價值材料。比如,利用貴金屬熔點高于塑料及鉛、汞等金屬的特性,通過焚燒的方式來提煉黃金、白銀等。為了分離、提純,拆解作坊還會使用強酸、強堿及其他化學溶液。在得到所需貴金屬后,他們就把含有大量有害物質的廢物當作普通垃圾填埋或焚燒,這會對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等自然環境造成非常嚴重的污染。
顯然,電子垃圾放錯地方不僅實現不了它們的價值,反而會造成破壞和危害。而要把電子垃圾放對地方,讓它們真正成為寶藏,必須從全生命周期考量其碳足跡,計算其對環境的影響,規范回收、拆解、加工、利用,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2021年WEEE論壇表示,成功提高電子垃圾的回收利用率需要包括消費者在內的每一個人的參與,意識是行動的關鍵。期待政府部門、生產制造企業、銷售企業、維修企業、消費者等各方均能負起責任,推動電器處理向企業化、專業化、產業化方向發展,真正讓電子垃圾成為值得挖掘的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