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海爾造車”的新聞登上熱搜,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事件是這樣的,一則由海爾卡奧斯股份有限公司間接全資控股的青島卡泰馳汽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登記信息在互聯網上曝光,其經營范圍包括,新興能源技術研發、汽車銷售、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汽車零配件零售等。

此舉被不少網友解讀為“賣冰箱的海爾要造車了”!在此之外,家電巨頭創維已經下海造車,并且目前實現連續5個月銷量增長,還出口海外市場。如今,海爾看著老對手“吃香喝辣的”,也打算緊跟其后沖進造車領域嗎?
01 實錘了,海爾暫時不會造車
關于造車傳聞,海爾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海爾正圍繞汽車工業互聯網生態進行布局,各項業務有序開展。”他透露,海爾集團暫不會進入整車制造領域,但不排除涉足汽車智能解決方案及汽車零部件相關業務。

通過愛企查的信息我們可以看到,青島卡泰馳汽車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直接大股東是去年7月成立的青島卡泰馳車聯科技有限公司。工商資料顯示,這家公司經營范圍包括物聯網技術研發、應用服務、物聯網數據服務等,但并沒有直接提到汽車相關。

而在卡泰馳車聯科技4項對外投資中,除了開頭提到最新成立的卡泰馳汽車科技外,去年7月還成立了青島卡泰馳智行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6.37億元,主營新材料技術研發、汽車零部件研發、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運營等。
以上種種跡象表明,海爾真的打算進軍汽車領域了,但似乎并不是整車制造,因為大多數均是一些汽車零部件研發、新技術,以及電動汽車充電樁的相關產業鏈業務,顯然這些并不是一家初入汽車制造企業該首先考慮的,整體看更像是一家服務于汽車制造的企業。
02 跟誰都挺好,海爾顯然不打算賣車
早在2019年海爾就聯合香港Craft-Bamboo Racing賽車隊共同打造了一款基于洗衣機電機驅動的方程式賽車,滾筒洗衣機上的電動機可發出660瓦特的功率及45牛·米的扭矩。
不過那款車并沒有多大實際意義,更大的則是對外展示自家電器上成熟的電機技術,所以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那是一款造型獨特的“廣告”!

進入2021年,海爾在汽車產業方面的動作變得很是頻繁,這里就不禁讓人們“浮想聯翩”了。通過相關信息我們可以看到2021年3月,海爾同上汽集團簽訂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智能制造轉型、智能汽車研發與應用、車家互聯、新能源和智能化車輛應用推廣等領域進行深度合作。

4月,海爾集團與奇瑞控股集團宣布戰略合作框架,主要涉及汽車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廠建設、智慧工業園區供應鏈以及采購數字化等領域的合作意向。
5月,海爾又與吉利簽約,在車聯網與智慧家庭互聯、營銷渠道與營銷創新模式、金融及物聯網支付等方面實現合作。如此頻繁與各大傳統車企進行交流合作,很多人有個疑問,難道海爾真的要造車了?
其實我并不這么認為,如果真的要自己造車,怎么可能會與各大車企們頻繁傳出簽約合作的消息呢!雖然,海爾是家電行業的巨頭,但在造車領域各家互為競爭對手,海爾怎么可能“腳踏多條船”呢?
種種跡象表明,海爾并不打算自己造車,而是希望成為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供應商,如果是這樣的話,以上的合作簽約就統統解釋清楚了。
03 如何在萬億新能源產業中分杯羹
作為國內家電制造領域的“元老”,現在新能源汽車上使用的電子、芯片、數字化能力技術,海爾一直以來均有所涉及,同時在這方面還有著一定的經驗積累,正因如此,在面對新能源汽車技術供應商這個新身份時,可能更得心應手。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行業正處于風口,其中涉及了電池、無人駕駛、芯片等產業,每項單獨拎出來都不容小視,據預測未來新能源車產業有望達到萬億規模,如此廣闊誘人的市場,誰看了不想從中分一杯羹?

正因如此,如今海爾正逐漸完善自身在汽車產業方面相關布局,其整體思路與美的旗下威靈汽車部件公司頗為相似!
據了解,自2018年開始,美的電器就以電動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身份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目前,美的產品線已覆蓋電機驅動系統、熱管理系統和輔助、自動駕駛系統等新能源關鍵零部件。

有信息顯示,截至 2022 年初,美的旗下汽車零部件產品線銷售規模已達到千萬元量級,與多家車企相繼展開了合作。比如,美的研發的一款 R134a 電動壓縮機,作為全球首款量產的 800V、12000rpm 高轉速電動壓縮機,已經應用到了小鵬 G9上。
成為新能源汽車“輔助者”,在現階段來看,顯然是個非常明智的選擇,享受新能源時代紅利同時,也能為企業積累經驗與財富。
04 賣車不是唯一選擇,賣技術也挺好
其實賣車也并不是像大家想象中的那么“美好”,“蔚小理”這類頭部陣營車企,在營收方面依舊處于虧損狀態。此前,曾被無數人看好的“實力選手”威馬汽車近期還傳出降薪、撤店、裁員等勁爆新聞!
與海爾僅一字之差的家電企業海信在去年就斥資約13億人民幣,控股了日本三電控股株式會社,希望借助合作伙伴的資源在新能源車空調壓縮機和整車熱管理等細分領域有所建樹。

今年9月,海信與蔚來汽車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領域(包括車用空調、整車熱管理系統、智能交通、車路協同、新型顯示及多媒體技術產品等)、海外市場拓展、家電產品集采等領域開展多產業、全方位的戰略合作。
也就是說,如今在“蔚小理”這類造型時尚,科技感極強的造車新勢力上,我們還是能找到曾經傳統家電巨頭的身影,雖然它們“藏的”并不顯眼,但依舊無時無刻在我們提供著服務。
除此之外,有一家車企的名字不得不被提起那就是——比亞迪,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除了整車制造外,這家曾經靠電池發達的企業,還擁有另一個身份,那就是新能源汽車技術供應商。

如今的比亞迪,現在幾乎擁有完整汽車產業鏈布局。有句話說得好“除了汽車輪胎和玻璃,比亞迪幾乎具備所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發生產能力”。
近幾年,比亞迪多次對外開放包括比亞迪e平臺3.0、DM-i超級混動等核心新能源汽車技術,并與多家車企達成合作。
其中,豐田在2020年4月與比亞迪合資成立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最新款豐田bZ3搭載的三電系統就是由比亞迪提供。

除此之外,創維HT-i以及還未上市的東風小康E5均搭載了比亞迪DM-i超級混動技術。在年初比亞迪還與一汽集團合資成立了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要項目是生產比亞迪刀片電池。
就目前來看造車仍是朝陽產業,但不是誰都能造的,除了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以外,還需要打通不同領域技術壁壘,很多時候在沒有做好充分準備前,很多企業不會貿然前往那些未知領域嘗試。
現如今,各大家電巨頭都在加速自身轉型,探索多元化規模擴張之路,其中不少企業將目光鎖定在了新能源汽車領域,希望從中獲得新的商機。
除了剛剛說的海爾、海信以外,格力、美的、TCL等企業也在考慮以汽車技術供應商身份涉足新能源汽車領域。畢竟現如今,賣車并不是唯一選擇,穩穩當當賣技術也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