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坐便器于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進入我國市場,經20余年發展市場反映始終叫好不叫座。直到2015年才由財經作家吳曉波一篇熱文《去日本買只馬桶蓋》無心插柳引爆互聯網;借助網絡的傳播電馬桶蓋關注度急升。在獲得了高流量關注后,電坐便器產品迎來電商渠道的青睞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了。
高速發展的電商和衛生間電器新貴電坐便器在結合的一開始就顯示出了天生的契合度。一個是風口產品的強力推手,一個是生活消費雙升級的代表產品。據中怡康零售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預計電坐便器網上銷量將達到214萬臺,價值58億元。從2015年到2019年四年間電坐便器在網上商城年均增長數量基準93%,金額基準104%。

電坐便器在電商的助力下終于迎來了春天,但是同時我們注意到作為舶來品的電坐便器產品外資品牌在市場上占據著大部分的份額(2019年5月累計電坐便蓋產品外資占比68%,一體機產品外資占比55%,均為金額基準),市場排名前10品牌也以外資品牌居多。


市場在飛速的發展,本土品牌如何才能多分一塊蛋糕呢?首先從技術儲備和生產能力上早有媒體報導我們既有自主研發的能力,也有產業鏈的優勢。很多國際大牌都選擇國內的生產商做代工生產。新的國標GB/T 23131-2019《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坐便器便座》已經頒布,10月1日即將生效。該標準在安全,智能,健康,抗菌等方面進行了更明確的規范要求。在新的國標下我國的電坐便器產品自然會更上一個臺階,邁入世界領先水平。那么接下來我們要重視的就是營銷環節,一方面生產廠商應該盡快從研發生產導向向研發生產營銷導向加快轉變升級。另一方面家電廠商的進入也更符合電坐便器市場的特質,國內成熟的家電廠商能夠帶領這個市場快速發展。比如電坐便蓋產品我們能看見的前10名中海爾和智米都是本土知名的家電相關品牌,而其他國內知名家電品牌尚沒有進入該市場領域。
電坐便器僅僅線上開花是遠遠不夠的
雖然電商帶給電坐便器快速發展的機會,但是我們仍需知道電坐便器產品在我國的保有率只有3%左右,這個數字在我們的近鄰日本為76%,韓國50%。以日本為例,達成這樣的成績日本足足走了20年,因為產品本身的特性,體驗式營銷是讓消費者接受電坐便器的重要方式。日本的品牌廠商于是在大型的商場,學校,寫字樓,精裝房等場所多有體驗試用的產品安裝,讓消費者得以切身的體驗,逐漸把一個看似點綴性的家電變成了剛需電器。中國有巨大的潛在市場,但是中國的消費者對于產品的了解大多還停留在網頁上,能夠切身體驗的機會即使在一線城市也非常稀少。這種現況也制約了市場的發展。因此市場要持續快速的釋放需求,各個相關企業的線下體驗式營銷工作還是要夯實基礎。市場的未來必將屬于腳踏實地,雙線營銷的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