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行業信用體系需多方努力
中國消費者協會確定2019年消費維權年主題為“信用讓消費更放心”。中消協提到,目前,消費領域假冒偽劣、虛假宣傳、支付風險、信息泄露、霸王條款等損害消費者權益的情況仍時有發生,經營者信用缺失的現狀依然不容樂觀,消費者的安全權、知情權、公平交易權、監督權等還得不到充分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消費者滿意度和消費信心,制約著消費潛力的進一步擴大。
遺憾的是,這些消費領域的問題在家居行業依然存在。2018年,裝修行業有公司“跑路”,讓大批消費者和其他相關人員蒙受損失,至今仍有消費者損失未追回。除此之外,在裝修行業,信息泄露、虛假宣傳、霸王條款等問題一直都有。例如購買消費者私人信息進行營銷、工程報價隱含增項、付款方式不容商量、逃避保修責任、開發票讓消費者承擔稅費等。這些看似行業的“潛規則”實際上違規甚至違法,也是消費者投訴熱點。
隨著科技發展,消費者購物方式、產品種類也在日益升級,帶來了新的消費問題。例如家居電商銷售中的失信行為,水軍刷好評、虛假價格營銷、泄露消費者信息等問題時有發生;網購家居用品質量不過關,假冒偽劣依然存在,也消耗著消費者的熱情;不誠信的營銷內容和廣告用語,不僅誤導消費者,還影響市場競爭的公平秩序;披上“智能”、“環保”的外衣,產品卻連基本的功能都無法保證,讓同類產品市場蒙上陰影。
企業的信用,依附于商品交易時與消費者建立的社會關系。如果信用良好,消費者愿意與企業多次交往,甚至愿意付出更多的錢來延續這種關系。言不信者,行不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透支信用換取一時的利益,這樣的企業做不大,也必將被市場淘汰。
目前,在家居領域,消費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已經開始。在一些地區的政府網站或消協單位,消費者可以查詢企業狀況、投訴歷史,對消費選擇作出指導,公正、科學、公開的信用評價體系,發揮信用對經營者的激勵約束作用,從而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消協組織也會通過調查體驗、比較試驗等評價信息及消費者投訴信息與經營者信用評價機制的對接,助力建立消費領域信用體系。
除了外界助力,創造良好的消費環境,還需要經營者的自覺。只有依法誠信經營,自覺完善誠信經營行為,虛心接受消費者評價意見,尊重和保護消費者的監督權,用誠實守信打造品牌形象,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和認可。同時,更需要“較真”的消費者積極行使監督權,主動參與消費后評價,主動投訴、舉報失信經營行為,形成重視、鼓勵、保護消費者監督權的社會氛圍,讓消費者敢監督、愿監督、能監督,為實現消費市場良幣驅逐劣幣盡一份努力。
□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