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To B端業務的增速,會遠遠高于To C業務,而且這個市場是沒有天花板的。”2月20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獨家專訪時,京東集團副總裁、企業業務負責人宋春正表示,“它并非只是概念,而是真實海量的交易金額,在未來幾年的發展過程中也極具增長潛力。”
對于京東及眾多以C端業務為主的科技企業而言,在流量紅利逐漸隱去的當下,企業無疑是難受的。這也無怪乎,包括“人員優化”、“控制招聘人數”、“裁員”等消息時有發生。2月19日,京東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確認,2019年將末位淘汰10%的高管,內部正積極推動“小集團、大業務”的轉型。

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已成為京東的弓上之箭。事實上,自去年年底進行前中后臺組織架構調整、今年年初升級京東商城為零售子集團之后,京東拓展B端業務的“野心”已非常明確。
其中,京東企業業務事業部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最近一次組織架構調整后,在京東商城內部,身為前臺一級部門的企業業務事業部,正是京東商城對B端客戶的重要出口。
“我們直接面向企業,承擔著京東商城全量的企業客戶,無論是政府、央企,或是大中小微民營企業。”宋春正向記者介紹道,“今年作為京東前臺B端業務的出口,我們會進行企業類市場的重點服務銷售及開拓。”
瞄準企業采購市場
C端天花板近在眼前,B端業務正在成為互聯網企業新的陣地。
根據IT桔子收錄的投資信息顯示,2018年資本市場投融資事件中,企服領域獲得的投融資數量是最多的,全年新增投資事件1827起,金額高達3753.34億元。
這也不難理解,為何自2018年下半年起,連BAT等巨頭也開始轉向B端市場。2018年12月,百度再次整合其組織架構,ABC智能云事業部升級為智能云事業群組(ACG),同時承載人工智能To B業務和云業務。
同月,京東商城進行組織架構調整,將以客戶為中心劃分為前中后臺,隨后亦宣布升級京東商城為零售子集團,與京東物流、京東數科共同拓展B端業務。在此之前,阿里巴巴、騰訊也正式調整架構,向B端業務轉型。
與BAT相比,京東商城瞄準的更多是企業采購市場。“今年我們會聚焦在采購的主航道上,以采購為入口,為企業提供對應的整體解決方案。”宋春正表示,比如企業績效管理解決方案中,績效積分需要兌換為商品或禮品,這就涉及到企業采購環節,“我們只做底層與采購相關并向上延伸的場景”。
事實上,企業采購市場不可小覷。據估算,企業采購市場規模約為40萬億,然而截至2018年,線上化采購比率僅為2%。根據賽迪研究院、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發布的《中國企業電商化采購發展報告(2018)》顯示,2018年我國企業電商化采購市場規模約為3600億元。
不過,增長仍是強勁的。上述報告指出,我國企業電商化采購市場同比增速達80%。之所以增速如此迅猛,在于電商化采購在提高企業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成效。
“一個集團企業,原先從采購需求提報到整個流程報批完,要走30多個節點,通過數字化改造完全可以把審批壓縮到6-7個,原先平均4個月的審批周期能夠在十幾天內完成,這就是成本和效率的優化。”宋春正表示。
將運營能力輸出
既然企業級市場規模如此龐大,極具增長潛力,那么,為何直至如今,眾多企業才開始重點發力?
流量紅利消解自然是一個外部原因,但在宋春正看來,這也是一個“修煉內功”的過程。“To B業務是一個非常燒腦的業務,場景非常復雜,所以需要在每個細節考慮得非常清楚。”宋春正表示,“因此做起來也比To C業務難很多。”
這也意味著,要想玩轉To B業務,精細化運營不可或缺。宋春正指出,京東企業業務事業部已誕生了六年,只不過此前因其過于低調而鮮為人知。“積累了六年時間,到今年,我們開始將運營作為一個戰略能力輸出去,也希望向外界傳遞這個信息:運營是做企業級市場的必要條件。”
據透露,目前京東企業業務事業部中,將近一半的員工均為運營人員,由此亦可見其對運營的重視程度。“運營包括商品、財務、營收、供應鏈等諸多方面,比如幫助客戶對賬結款、商品維護、物流倉儲等。”宋春正表示,“今年我們很重要的戰略是將該能力升級,實現對企業客戶的數字化改造。”
除了將運營能力進行數字化包裝進而輸出之外,京東企業業務事業部今年還將圍繞入口建設、開放協同、數字化工業品、全量企業客戶覆蓋幾個方面展開戰略布局,聯合眾多合作伙伴,圍繞大型、中型和小微企業的不同需求特點,進行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能力的輸出。
“隨著電商行業數字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其業務形態、業務邏輯、業務觸角也確實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電商平臺的精細化運營能力在明顯的增強。”易觀國際電商高級分析師陳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傳統意義上的B端業務,也可以通過類似于C端業務的解構,去協助相關采購企業更清晰、更全面、更客觀地認知自我需求和理解其終端客戶,以求最終能有雙贏甚至多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