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武漢等大都市的市民習慣于網上購買家電、傳統家電大賣場逐漸式微之時,縣城里的家電賣場卻是一片火熱。
鄂北大悟,革命老區縣。走在縣城城關鎮的西岳大道、新華路上,但見家電賣場比鄰設立。
這些立足縣城、貼近鄉村的家電賣場里,有些什么故事?折射出怎樣的農村消費潮流?
10月中旬,記者前往探訪。
喜“大”求“新”,追趕城市消費
“剛買了一臺帶烘干功能的滾筒洗衣機,4200元。”10月12日,大悟縣河口鎮陳樓村余家灣的吳凡在鎮上的家電賣場看中了一款洗衣機。
吳凡說,快到冬天了,衣服洗了難得干,而7歲的兒子調皮,衣服得天天換,有了帶烘干功能的洗衣機,問題解決了。
眼下,帶烘干功能的滾筒洗衣機在武漢等大城市,也是“當家”的熱銷新品。
“在鄉鎮市場,消費者對家電品質要求也很高。”劉勝東在河口鎮經營家電已有近20年。在他看來,鄉村家電市場消費者以前是有啥買啥,現在是啥好買啥,家電消費喜“大”求“新”,追求品質、個性消費成為趨勢。
在劉勝東180平方米的專賣店里,擺放著美的、海爾、長虹等一線品牌的200多種家電樣品,曲面屏的電視、四開門的大容量冰箱、能人機對話的智能空調……武漢家電賣場的新品,在這里都能看到。
“大電視、大洗衣機、大冰箱,農村家庭的電器越來越大。”劉勝東說,以電視機為例,以前主要需求是單價3000元以內的55英寸電視,現在65英寸電視銷量明顯提升,9000多元的三匹空調國慶當天賣了三臺。
京東平臺的數據顯示,2019年618大促期間,村鎮居民購買的平板電視中,有51%是55英寸及以上的大屏幕電視,全面屏電視銷量比去年翻了一番。
大悟縣福星商城一家家電專賣店店長寧葉紅說,鄉村家電新品的流行與城市“代差”“時間差”不斷縮短,甚至基本同步了。
消費格局,因“網”而變
河口鎮只是農村家電市場火熱的一個側影。
在大悟縣城,大大小小的家電賣場、品牌專營店有20多家,扎堆西岳大道、新華路經營,在城關鎮前進大道福星商城周圍500米,就有永陽、格力、京東3家家電賣場。
肖孝潮,大悟家電賣場中的“新面孔”。2016年以來,他在大悟縣陸續開拓了11家京東家電專賣店,其中8家在鄉鎮。
“帶有互聯網元素的賣場占三成。”肖孝潮說。
為何縣城、鄉鎮流行家電專賣店?一些店長說,這也是農村消費市場的特征,許多人喜歡“眼見為實”,現場體驗、演示后才下單。于是,形成了“專賣店+電商”平臺的新零售模式:專賣店更多承擔“櫥窗”的功能,電商平臺則運用大數據等提供信息、商品配送等支撐服務。
多業態門店比肩競爭,買家則精于比價。肖孝潮說,很多消費者來店前,都在網上先查好了價格、性能,常規的營銷話術對他們沒啥用。劉勝東的店內還放了一臺電腦,方便消費者隨時比價。
多家家電從業者表示,銷量增加了,但利潤變薄了,“以前毛利可以到20%至30%,現在只有8%至12%。”
下沉市場,潛力無限
“看好農村消費市場的潛力。”劉勝東說,現在不少農村居民,都有在城市務工的經歷,他們在大城市里得到很多見識,也收獲了網購經驗。返回農村后,他們成為新消費理念的傳播者和引領者。
此外,還有不少在外地學習、生活的年輕人,通過網絡下單為老家的父母購買各種電器。肖孝潮說,在鄉村市場,類似訂單超過六成。
農村家電消費正加速和城市消費看齊,也讓家電商看好下沉市場。
“提升生活品質的小家電在農村也很有市場。”劉勝東告訴記者,從2017年開始,就有人來咨詢破壁機、凈水器和微波爐,現在每個月僅凈水器就可以賣5臺左右,旺季一個月可以往鄉村市場銷10臺。
農村電網改造和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為農村家電消費進一步提質擴容。
河口鎮方家榨灣居民張先生,今年國慶節花2萬元將家里的電器更新換代,包括三臺空調,一臺洗衣機和一臺65寸的彩電,“電壓穩著呢,完全沒有問題。”
隨著農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居民的收入、消費水平也在提升。在肖孝潮和劉勝東看來,農村市場還大有可為。記者 艾紅霞 通訊員 倪留青 實習生 唐爭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