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熱評安妮寶貝《清醒紀》
海潮,以及時光中的那些瞬間
評說《清醒紀》的片斷寫作,及安妮的成長
于是
這是一本可以閱讀無數遍的書。
很大的原因之一,是沒有情節。更大的原因是,充滿細節。
因此,截取某些詞句,作為輔佐書評的證據,我以為是不必要的。這樣一本隨筆書,本身已是斷章精華,每每讀上一段,感受到一點清新或是蒼涼,便足夠,因而可以無數遍地讀下去。
安妮寶貝在此關注純粹的生與活,愛與失,死與念。這種片斷的隨筆,充滿了我們所不知的安妮的神性,她正在鍛造自己的語言,使之更具詩意。
有時候我們在一部小說中間,會讀到這樣的片斷,感到賞心悅目,卻又可以一目十行,假若你更多在關心人物的生死、故事的走向。這一次,安妮便用一本書的空間來容納這樣的片斷。所謂清醒的紀錄,又可謂是記錄清醒的紀年。
安妮在成長,從早年的傷痛和潔凈里,逐漸摸索出了神性的軌跡。她因而超脫,擺脫禁錮了多少寫作者的所謂情節和故事。她因襲自己的幸運,用瞬間曝光的攝影方式來寫作,率性,暫時不再指望虛構,同樣抵達真理。
片斷式的寫作,更容易接近詩意。更容易書寫邂逅,旅行,夢,和家,所以也就很適合現代人的領悟和想象。
也就更適合用樸素的照片作為舞臺上沉默的主角,讓文字成為旁白,徐徐流淌。
從《薔薇島嶼》開始,我們就看到了安妮的照片。這些照片,樸素之極,不講求曝光或技巧,只是停留在瞬間的領悟。是一個女子留駐時光的一種方法。是這個世代我們留存回憶的一種可行的方案。她勢必是得到了某種滿足,文字、小說所不能達到的瞬間恒久。
擺脫了承襲已久的敘事方式,便允許作家按照自我的自覺的意識去深入挖掘一個細節、一個場景的潛力。而挖掘的工具,是思想,以及詩意的語言,如今還能輔以單純的影像。這是令一個小說家向更深層文學領域拓展的途徑。
我相信,這些照片,能讓她更懂得如何細致地描述。因為我看到,對于細節的深究,她已經不再是作表面的描繪。平凡的事物,會有靈光一現,會有余韻長久,便是詩意。
《海潮》一章,最可見我所說的詩意。這是一篇時間地點人物都確定、又都恍惚的作品。安妮給予了夢一般的氛圍描述,使得這段邂逅的愛情,具有那樣神話般的藍色,是直指人心的幻美。以及節奏感的完美,也是安妮作品中較為突出的一章,欲言又止或層層遞進,是不茍于形式的詩歌。我以為這是發自肺腑的文字。是任何情節、小說都無法擁有的虛無之純粹。
詩意,是安妮這樣的作家所追求的。所謂故事,無論長短,都涉及設計的能力。而詩意,是固有的氣質。
在《清醒紀》中,不乏我們熟悉的敘述,記錄感動安妮的一景、一影、一書、一人。那些反而是實實在在的。反而是這些如海潮般縹緲而深情的作品,具有沉醉人心的潛力。
作為一個的自覺的收集者,安妮以她獨有的充沛的耐心發掘了我們生活中的諸多細節。類如對花的迷戀,此次我終于找到了根源。竟是家族事業的影子,是母親做刺繡手工而給小女孩留下的一生的印記。這時候,再讀寫父母的篇章,便尤其覺得心疼。女子的成長,終于疏離和回歸家庭的步驟。作為安妮,是全然保留在了文字里,細心的人才能讀懂。將父母單純地稱為“他和她”,我以為是安妮獨有的親昵和旁觀的姿態。
這亦是清醒的一種。
清醒的生活,不可能只有自己。所謂安妮式的自戀,我以為到這里已經完全終止了。
她的書寫中開始有大量他人的蹤影,是劇烈的影響,也會是一些淡漠的瞬間。影響她的,可能還不止是我們看到的這些人和事、或是旅程,還有更深一點的閱讀和旁觀,造就了現在這個清醒而自省的安妮。你會問,她這幾年,看了誰的書,誰的詩,她究竟去了哪些地方。
同時,你會看到她對寫作者身份的認可。這是一種秘而不宣的告白,她對自己的定位,已經不再是一個愛和殘酷和傷痛的杜撰者、記錄者。當然,也許她就不曾這樣希望過。
讀者會感到,在生活她的生活,并且是被萃取的精華;在戀愛她的戀愛,并且是被記住的時刻;也在回憶她的回憶,并且是被詩意的回憶。
以這樣的文體形式,可以隨意地截取影視和閱讀的感受,可以濃縮地寫下珍重的朋友,可以率真地留下花草、衣物、煙和云彩的痕跡。
我覺得從某一種意義上,安妮的這種形式感和巖井俊二很像。他們都糾纏在青春期的情感中,基本上不會去談論世俗的買車買房或是股票投資。他們固執于自己珍愛的美的瞬間,并且一遍又一遍地、一遍比一遍深刻地去描摹。漸漸成就自己的藝術。會因此,看到了時光,看到了地球的更多部分,包括天空。
對于形式感的關注、乃至固執,也漸漸顯影出了良性的效應。我記得安妮不止一次和我提到,從此以后的寫作,都只用逗號和句號。而另一方面,我看到她的每一本書,都有相似的字體和字號,排版的留白,以及圖片暗啞的質地。
這一次的封面更是洗盡鉛華。不知道有多少作者這樣期望過,卻如今是她的一本隨筆,這樣被我們看到,一半光潔,一半燦爛。
包括已然成型的安妮式的審美情趣,其中有飽滿的植物、具體的質地、鮮麗的色彩、清淡的味道,以及濃烈而短暫的愛。她在一遍又一遍地強調這些(比如《質感》一章),事實上,不如一些讀者所說,她只能、只會說這些情調,事實上,她在告訴你她的執著,留下來文字,是為了讓你分享她證實了的自我存在。
有的寫作者是幸運的,但維持幸運又有很多種伎倆。我所感到的安妮,是不停歇在原有的、甚至可能是最受人歡迎的淺白程度,她希望自己能在這些反復敘述的細節和情懷中堅韌地深刻起來,從故事所遮掩或揭露的起點,達到靈魂的純粹。作為一個幸運者,她的這種努力,其實是冒險的。好在,只要抵達,這些靈魂性的告白,便是人人都能讀懂的。這便成了可能的捷徑。有如一種二律背反,是最遠的,也是最近的,一種寫作方式。
在這本看似散淡的書里,人們可以摸索到一道朦朧的愛的線索。不再是單純的愛情。我們看到安妮以一個成熟作家的手法,打開了自己,自己的過去和家庭,曾經被蒙蔽、被回避的感情,和誠實。我以為這本書中的《他和她》的章節,完全可以獨立成書,其中有安妮前所未有的愛和真實。
這更是人生清醒的一種。以此書,完滿她的靈魂,和這段已然逝去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