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作為我國經濟增長的“壓艙石”,消費領域運行平穩,對經濟的拉動力依然強勁。而作為消費領域的重要統計指標,今年5、6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放緩也引發了不少關注。 對此,國家發改委在2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作出了回應,同時表示,今后三年將圍繞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務消費升級方向,進一步擴大消費,持續釋放居民消費潛力。

(資料圖片 來源互聯網)
上半年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78.5%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巡視員劉宇南說,消費既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今年上半年,我國消費運行總的來看還是平穩的,消費結構持續優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8萬億元,同比增長9.4%;
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
有如下幾個特點:
二是服務消費需求持續旺盛。今年以來,隨著旅游市場消費環境日趨改善和旅游產品多樣性不斷提高,旅游市場持續升溫。文化娛樂市場十分火爆。馬拉松等體育消費勢頭非常強勁,經常性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不斷增加。
三是網上零售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隨著“互聯網+”向更多傳統消費領域持續滲透融合,網購用戶規模不斷擴大,上半年全國網上零售額4.1萬億,增長了30.1%。其中,實物商品零售額3.1萬億元,增長29.8%,增速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高了20.4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提高到17.4%,比上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
四是農村居民消費的潛力持續釋放。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增速增長很快,鄉村市場比重逐步提高,上半年鄉村消費品市場零售額比上年增長了10.5%,增速高出城鎮1.3個百分點,鄉村市場占比達到14.4%,比上年提高了0.1個百分點。
國家發改委表示,在看到消費平穩運行的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制約消費擴大和升級的體制機制障礙仍然突出。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巡視員 劉宇南:目前,我國重點領域消費市場還不能有效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監管體制尚不適應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的迅速發展,質量和標準體系仍滯后于消費提質擴容需要,信用體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機制還未能有效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消費政策體系尚難以有效支撐居民消費能力提升和預期改善。
社會領域消費亮點紛呈
國家發改委介紹,下一步工作重點是圍繞居民吃穿用住行和服務消費升級方向,構建更加成熟的消費細分市場,滿足居民分層次多樣性消費需求。
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司長歐曉理介紹了旅游、文化、體育、養老等社會領域消費情況的相關情況。
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司司長 歐曉理: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進一步激發社會領域民間投資的活力,培育和發展文化、旅游、體育、健康、養老、家政、培訓等社會領域的服務業,釋放居民的消費潛力。
旅游方面
近幾年我國旅游消費市場持續活躍,今年上半年,我國國內旅游達到了28.26億人次,同比增長11.4%,入境旅游6923萬人次,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國內旅游收入2.45萬億,同比增長12.5%。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國家不斷增加,2018年上半年出境游人次達到了7131萬,同比增長15%。當然,這個消費是在別的國家體現的。
總的來看,旅游市場呈現了三個特點:
一是假日旅游持續增長。春節、五一、端午節全國共接待了6.22億人次,實現旅游收入約5980億元,這個數比去年呈現較大幅度的增長。
二是鄉村旅游亮點紛呈。雙休日和長假期間,城市游客選擇去鄉村感受民俗文化,吃農家菜、住民宿、逛廟會成為備受歡迎的假日體驗。
三是全域旅游成效顯著。各地從區域全局出發,統一規劃、整合資源,提升旅游產品供給質量,推動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更好地滿足了游客個性化的旅游需求。
文化方面
據初步測算,今年上半年全國文化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7.5%,今年一季度全國5.7萬家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是19052億元,同比增長了10.5%。上半年,全國電影票房總計320億元,同比增長17.8%,國產電影票房189.65億元,占全國總票房的近60%。目前,全國電影銀幕超過5萬塊,居世界第一。總之,文化方面呈現出投資消費兩旺的局面。
體育方面
今年我國體育產業持續高速發展,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新風口”。
一是規模不斷擴大,預計今年底,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超過1%,體育消費將近1萬億,體育產業機構數量增長超過20%,吸納就業人數超過440萬人。體育產業對于促消費、惠民生、穩增長的作用不斷體現。
二是結構不斷優化,體育服務業增加值占體育產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50%,健身休閑產業和競賽表演業增速均超過20%,航空、擊劍、山地戶外等體育消費蓬勃發展,成為體育消費的新熱點。
三是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體育產業由點到線、由線及面的集聚區發展趨勢日益凸顯。
養老方面
近年來,養老服務業快速發展,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到今年6月份,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5.6萬個,各類養老床位達到700多萬張,從業人數超過70萬人。
一是社會力量參與的熱情不斷高漲,到今年6月份,社會力量辦養老機構占比已經超過了46%,國內外多家大型企業加快了健康養老產業的布局。
二是服務質量穩步提升。超過了93%的養老院開展了醫養結合服務,醫養結合、“綠色通道”更加暢通,護理型床位超過47%,農村養老服務短板逐步補齊,兜底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是產業融合態勢明顯,養老與健康、旅游、文化健身休閑等產業不斷融合,養老新模式、新業態加快涌現,12個國家康復輔助器具產業綜合創新試點發展態勢良好,產業創新和集聚效應逐步顯現。
消費仍然保持合理增速
針對今年五六月份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所回落的問題,劉宇南表示,首先,我們認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反映消費情況非常重要的統計指標,但是它主要統計的是居民實物消費,不能完全反映居民服務消費的發展情況。
所以,要全面分析消費運行情況,就不能僅僅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這一個指標。綜合服務消費和實物消費總體情況看,我們認為我國消費仍然保持比較合理的增長速度。這主要基于三點看法:
一是我國服務消費一直保持較快增長,上半年也是如此,旅游、文化、體育、養老、家政這些服務消費十分活躍,根據統計數據,目前我國服務消費占居民消費支出的比重已經超過40%,成為消費的“半壁江山”。
二是反映實物消費的“社會消費零售品總額”增速其實也不算低。近年來我國消費規模不斷擴大。2017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規模已經達到了36.6萬億元,可想而知,在這么大一個總盤子上,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仍然增長9.4%,增速是不低的。
三是消費市場供求保持基本平衡,這點是非常重要的。上半年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繼續呈現溫和上漲的態勢,說明消費品市場的供給是比較充裕的。
其次,5月和6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有所回落,國家發改委回應,主要還是受到了一些政策性和季節性因素的影響。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司巡視員 劉宇南:比如說,進口汽車關稅下調的政策預期,可能使一部分居民出現持幣待購情緒。如果扣除掉汽車類商品零售短期因素影響之后,實際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月份增速達到了10%左右,6月份接近11%。
季節性因素也導致消費市場出現了短期波動,今年的端午節是在6月份,去年是在5月份,端午節三天假期錯月拉低了5月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
第三,住房銷售增速回落,也帶動了住房相關消費的增長放緩。今年以來,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較去年明顯回落,上半年同比增長3.3%,比去年同期回落了12.8個百分點。受此影響,家具家裝類的商品銷售增速回落態勢明顯。
此外,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對一部分居民消費能力和預期提升可能也有所制約。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同比回落0.7個百分點,我們也有一個初步判斷,收入對消費的支撐作用也有所減弱。
未來消費升級主要著眼四個方面
劉宇南說,我們國家居民消費整體已經呈現出從注重量的滿足向追求質的提升,從有形物質產品轉向更多的服務消費、從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費向個性化多樣化消費轉變的趨勢特征,這是大家有廣泛共識的。
促進消費下一步應當著眼于以下幾方面:
一是要促進實物消費不斷提檔升級。要加強引導、強化監督,確保市場主體提供安全放心的吃穿用消費品。
二是要推進服務消費持續提質擴容。
三是要引導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有序發展。積極培育網絡消費、定制消費、體驗消費、智能消費、時尚消費等消費新熱點,鼓勵與消費者體驗、個性化設計、柔性制造等相關產業加快發展。
四是要促進農村居民消費梯次升級。要加快農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費的提質擴容。推動電子商務向廣大農村地區進一步延伸和覆蓋。
下半年物價仍將在溫和區間運行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岳修虎表示,近期國內外市場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變化,特別是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國際商品市場、金融市場波動加大,不確定性顯著增強。大家都很關心這些新情況、新變化會對我國的物價產生多大影響,我們也做了一些分析。我們認為,下半年我國物價保持平穩具備堅實的基礎,仍將會在溫和區間運行。
一是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經濟有望延續穩中向好的態勢,金融環境總體穩定,產業結構、消費結構升級步伐加快,新動能不斷增強,這些因素決定了總供需將保持基本平衡。從宏觀層面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有堅實的基礎。
二是從商品層面看,我國工農業生產穩定,重要的民生商品、工業品供給充裕,糧食穩產豐產,生豬產能處在高位,大豆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有所擴大;工業消費品產能充裕,市場競爭程度高。大家關心的服務業,剛才兩位司長也有介紹,發展速度快,但今年以來價格漲勢趨于平穩。
三是從調控能力看,改革開放40年來,我們在宏觀調控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糧食、食用植物油等重要的民生商品以及能源、金屬等基礎原材料的儲備調節制度不斷完善,完全有能力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影響。
從這些方面看,下半年物價有望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運行。下半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穩價安民方面將主要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加強市場價格監測預警,密切跟蹤價格總水平、重要商品價格變化,及時發現苗頭性、傾向性和潛在性問題,進行預警。
二是加強市場調節調控,根據市場供需和價格變化,完善保供穩價工作機制,不斷創新和改善調控方式,確保重點商品的市場供應和價格穩定。
三是加強市場價格監管,配合有關部門依法嚴厲打擊價格違法行為,維護市場正常秩序。
四是抓好困難群眾生活保障工作,這是價格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項。認真執行好物價補貼聯動機制,根據價格上漲情況及時啟動聯動機制,向困難群眾發放價格臨時補貼,有效保障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