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種的紅木家具價錢相差較大,由于非專業人士難以用肉眼辨認紅木種類,不少不法商家以花紋紋理相似的低端紅木代替價格高昂的高端紅木進行出售,以賺取更大利潤。去年,黃先生就在樂從一家家具店花了10余萬元購買了6套菠蘿格紅木家具,收貨后檢測才得知家具木質是番龍眼,一審法院判決商家“退一賠三”。記者昨日從佛山中院了解到,近日中院終審維持原判。
氣憤:紅木偷梁換柱 “菠蘿格”變“番龍眼”
來自肇慶的黃先生因個人需要購買一批紅木家具。他聽聞順德樂從是“家具商貿之都”,于是親自往樂從跑了一趟。
黃先生在選購家具時,看中了一家位于商業大道的紅木店鋪中出售的菠蘿格木家具。這家名叫“馮洪某家具店”的店鋪的銷售人員向黃先生介紹時表明整個樂從市場僅其一家出售正宗的菠蘿格木家具。黃先生聽后下定了購買的決心,隨后便向該家具店訂購了6套菠蘿格木家具,共106000元。雙方當即簽訂了訂貨合同,店家在合同上除寫明黃先生訂購菠蘿格木家具一批外,還清楚注明“保證以上貨品全是菠蘿格木材質”的字眼。
雖然有了“白紙黑字”的保證,黃先生在收到貨后還是放心不下,便委托了廣州魚珠木材檢測有限公司對家具材質進行檢驗。檢驗報告的結果顯示,他收到的6套家具木材材質為番龍眼,就是俗稱的“小菠蘿格”。
據了解,番龍眼和菠蘿格的花紋紋理較相似,但是在材質的氣干密度和穩定性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價格也相差甚遠。
維權:撕毀訂貨合同 雙方對簿公堂
這種偷梁換柱的行為讓黃先生覺得不甘,便找到順德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討要說法,可是在調解過程中店主馮洪某便開始“耍賴”。
黃先生說,店主馮洪某當時也確認是以次充好,但他的行為卻十分囂張,居然當著市監局工作人員的面把訂貨合同單原件撕掉并扔進下水道。黃先生一怒之下把馮洪某家具店及店主馮洪某告上了順德法院,他認為:馮洪某家具店及店主馮洪某的行為嚴重侵害了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且被告的行為已構成明顯欺詐,應按照相關法律規定賠償購買商品價款的三倍金額。
一審法院認為,馮洪某家具店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所售家具為菠蘿格木,但為了牟取非法利益,以價廉的番龍眼木材質冒充菠蘿格木材質,在提供商品過程中存在欺詐行為,原告黃先生有權解除合同并要求被告馮洪某家具店退回家具款,并賠償三倍商品價款,即318000元,店主馮洪某對家具店的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
辯解:購買家具用于經營用途 不能假一賠三
一審判決后,馮洪某家具店及店主馮洪某表示不服,向佛山中院提起上訴。
馮洪某家具店及店主馮洪某認為,黃先生并非因生活需要購買案涉家具,而是用于經營性消費用途,不應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假一賠三的規定。
此外,黃先生購買家具時是按樣品訂購的,當時銷售人員已跟黃先生說明家具的材質是小菠蘿格,最終交付的家具與樣品一致,銷售家具行為不構成欺詐,而訂單合同上所寫“保證以上貨品全是菠蘿格木材質”僅是為了迎合黃先生的要求。
黃先生稱,馮洪某認為他購買的家具并非用于生活消費而是經營性消費,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而且馮洪某家具店、馮洪某的行為明顯構成欺詐。
二審: 消費者都適用假一賠三
對于黃先生是否因生活消費需要購買案涉家具的問題,佛山中院認為,馮洪某一方未舉證證明黃先生以個人名義購買案涉家具是作為生產設備投入于生產經營,不能否定黃先生購買家具的目的為日常消費使用,黃先生應被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條規定的消費者,適用假一賠三的規定。
對于馮洪某家具店工作人員銷售行為是否構成欺詐的問題,佛山中院認為馮洪某家具店以低價材質的家具冒充高價材質的家具進行銷售,顯然屬于欺詐行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五十五條關于“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之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近日,佛山中院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法官說法: 買家注意保留好證據
佛山中院表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于2014年修訂后將消費欺詐的懲罰性賠償額度增加至“三倍賠償”,加大了對違法經營商家的打擊力度。
對經營者來說,因為違法成本進一步增加,故其在經營過程中更要誠實守信,合法經營。對消費者來說,在消費過程中,要妥善收集并保管好相關證據,若遇有糾紛方便維權,具體而言,消費者在購物過程中要向經營者索取購物小票、銷售憑證或者發票,大額消費中,需在合同或消費憑證中注明所購物品種類、型號及材質等。
專家: 買紅木家具便宜莫貪
據專家介紹,菠蘿格木來自一些東南亞國家,因前幾年砍伐過度導致菠蘿格木瀕臨絕種,其出口被控制,因此價格一路飆升,所以市面上會有一些商人用“番龍眼”“唐木”等樹種冒充正品的菠蘿格來牟取暴利。
南海區紅木行業協會會長梁沛根則表示,菠蘿格木家具其實并不高檔,更多用于裝修用途,但因為有利潤空間,不排除有些行家會用更加次等的木料來代替菠蘿格木家具出售。他提醒市民,一分錢一分貨,選購紅木家具時,要根據木材材料、工藝以及制造成本來綜合考慮家具的價格,太便宜的家具很容易會碰上“假貨”。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劉藝明 通訊員葉楚瑩、賈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