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沒有捷徑可走,必須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來突破,包括自己干和全球買2條路。但是,眾多家電企業的轉型升級路卻有捷徑可走,那就是善于學習1條路。
所有家電廠商,都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信息扁平化和競爭全球化,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破自我的認知邊界和思維定勢,主動擁抱這個多變的時代競爭和用戶需求,敢于革掉自己的命。
困惑
最近幾年來,很多家電廠商轉型升級的困局主要在于:思維和認知體系太過于單薄、陳舊,永遠只能看到大河就以為那是大海,卻不知道大海其實是看不到邊的。
很多家電人最近幾年的抱怨和牢騷明顯在增多。原因并不復雜,單從產品角度來看,一系列智能家電帶來的不只是廠家的技術研發人員知識體系要跨界,市場上的導購員知識體系也需要更新豐富,同樣家電的售后服務體系更需要應時而變。
同樣從用戶需求的角度來看,過去家電市場的主流人群就是典型的50后、60后,如今大量的80后、90后則成為主角,00后也在崛起,這種變化不只是消費群體的年輕化,更是消費需求的個性化、差異化,以及品質化和高端化。
試想一下,面對來自用戶群體和產品功能的變化,所有家電廠商的知識體系不更換,不轉變,還抱著過去的那種“規模為王、低價為主”理念,最終不只是會被同行趕超,直接被時代所淘汰、用戶所拋棄。這真不是嚇唬你。
阻力
經過30多年的井噴式發展,在中國各個行業和領域中,家電行業由于從一開始就處在“完全開放式”的市場競爭體系下,成為中國市場經濟中發展最成熟、競爭最規范、模式最可靠的行業。
成也如此、敗也如此。這種成熟、可靠特點,由此讓眾多家電廠商很早就步入一輪憑借經驗主義發展、轉型軌道之中。最終,這也讓家電業早早地在市場上樹立起一個隱形卻穩固的產業邊界和行業高墻。
近年來,雖然不少家電廠商對各種新興事物保持著高度的敏感和關注。但是,卻受制于自身的隱形門檻和固化思維,很容易就采取“防守型進攻”策略,一旦在轉型、突破過程中遭遇阻力和挑戰,就會很快選擇退縮。
由此,整個家電廠商群體在近30多年的崛起,并“小有成就”的背景下,形成三大門檻:一是思維上的經驗主義現象嚴重,頑固且不易突破,對待任何事物都喜歡拿過去的經驗和經歷來應對,不能輕易擁抱新思維、新理念;
二是動作上的反復折騰,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現象很突出,大量轉型投機主義者層出不窮,一旦遇阻就選擇退縮或繞道,而很少會直面困難、正面突破;
三是戰略上的紊亂無序,很多企業長期都在將戰略當做策略打、將營銷廣告取代產品研發,將智能戰略作為產品升級和消費升級的引擎,卻忽視智能背后的系統體系建設,以及整體的戰略落地執行能力。
很多時候 ,家電廠商的轉型是說的比做的好,藍圖規劃比現實落地舉措多,最終的結果就是:嘴上說一套、行動上做一套。
突破
推到當前一系列高墻和困局的最快捷徑,就是要建立一套完善而動態的學習機制,真正將學習成為推動轉型升級的最大力量和支撐。其中,學習的兩個方向,一是要向大企業學管理,高層要一馬當先;二是要向小企業學創新,中層要敢于突破;
近年來,在中國家電業已形成六家企業的千億俱樂部,這些大企業的共同特點,就是擁有相對完善而先進的管理體系,很早就形成平臺驅動和體系引爆,少了任何人整個組織都不會危險,更不會倒掉。無疑,對于大量的家電廠商來說,轉型最大問題就是風險的控制和把握能力,而依靠大企業的管理和體系驅動,就是將風險控制在最小。
同樣,對于整個家電產業來說,無論是大企業還是小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創新驅動的新體系。特別是很多規模實力相對小的企業,更是清楚地認識到,唯有產品技術創新下的差異化才能有出路。正所謂,逆境中出人才、壓力下出創新。因此,向小企業學習創新能力,這不只是簡單的技術創新,還包括一系列的市場推廣手段、產品營銷,以及售后服務等等,均可以為企業提供很多的創新思路和方法。
正所謂,三人行,必有我師。對于家電廠商來說,除了要橫向地向同行學習,學習他們先進的理念、思路和方法,還要縱向地向其它行業領域的企業學習,學習他們的手段、模式和理念。將學習作為轉型突破的最大風口和力量,同時將學習的經驗和方法創新后,主動去嘗試和落地。
學海無涯亦要創新。在完成第一階段的綜合學習能力建設和打造之后,家電廠商們還要注意,在“活學活用”中要走出低層次的模仿、抄襲學習路,而要走出一條從學習到再造、再創的新路!
作者:賀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