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行業內人士表示,經歷了前幾年的高速增長之后,今年各互聯網電視品牌全部掉頭向下,不僅銷量下降,且虧損額度普遍加大,2017年被稱為“互聯網電視的轉折年”。另外,相比于傳統彩電廠商,互聯網電視企業面板采購量相對較小,對上游供應商的話語權弱,面對成本的壓力之下各大企業紛紛采取抬價的方式。同時在目前的消費市場,無論從質量上還是會員模式上消費者對互聯網電視的滿意度均在下降。
作為開創互聯網電視先河并擔任扛旗手角色的樂視,今年上半年,樂視電視100多萬臺的實際銷量與700萬臺的銷售目標明顯相去甚遠。于8月28日晚間,樂視網正式披露2017年上半年財報。2017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557870.54萬元,同比減少44.56%;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6.368億元,本期虧損。
相比于去年同期110.56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2017年樂視主營業務收入為55.41億元,同比下降了44.9%。據樂視方面解釋,主營業務收入大幅下滑存在諸多方面的原因,其一,由于樂視所處的行業特點,包括檔期的版權攤銷、CDN以及人力成本等營業成本并未下降;其二,受到樂視體系關聯方資金狀況的影響,以及樂視品牌受到一定沖擊的情況下,公司的客戶粘性出現波動,這使得廣告收入、終端收入以及會員收入均出現大幅度下滑。其三,公司在二季度堅持內容獨播策略,未進行版權分銷業務也導致這部分收入的大幅下滑。
作為企業經營的最終結果,凈利潤更作為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目標。凈利潤方面,除花兒影視和樂視會員業務外,樂視致新、樂視云和樂視網均處于虧損狀態,三者在2017年1-6月的虧損額分別為2.82億元、8030萬元和1523萬元。如此的虧損狀態與此前樂視網在2016年年度報告中提出的“預計2017年樂視大屏成功扭虧為盈”的目標相差甚遠。
同樣地,資產負債率作為一項衡量公司利用債權人資金進行經營活動能力的指標,也反映債權人發放貸款的安全程度。而截至2017年6月30日,樂視負債約為193.51億元,其中,短期借款余額為21.11億元,長期借款月為29.80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為23.59億元,資產負債率達54.14%。比率越高,也表明了企業償還債務能力越差。
此外,據財報顯示,在報告期內,資產減值損失計提為2.4億元,其中版權減值為1.56億元,應收賬款壞賬準備8030.7萬元。相比以往樂視網通常在年終才進行減值測試,此次在年中財報就進行了計提,在此前的年中業績報中已做了預警。
在互聯網視頻起步階段,不可否認的是用戶對內容的剛性需求遠大于對質量的苛刻要求。而在目前國內較為主流的視頻平臺中,愛奇藝和騰訊分居第一、第三之列。樂視雖然依托樂視影業的資源,但內容較為單一、其自制內容的數量和質量自然無法與多家平臺整合的內容相抗衡。
樂視曾試圖通過搶占大量視頻版權(電視、電影)和IP資源(賽事等),占領“內容”上的入口;再通過各種“服務”和電視、手機、汽車三大終端,進行“屏幕+應用+內容”的呈現,分別占領客廳、移動端、駕駛艙三大場景,布局包括互聯網及云生態、內容生態、大屏生態、手機生態、汽車生態、體育生態、互聯網金融生態等七大生態。業內人士提出質疑,如今,樂視的美夢是不是即將檣櫓間灰飛煙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