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賣家電的,自然就有修家電的。雖然現在家電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但家電維修行業卻越來越不好干,不但“費力不討好”而且也越來越“賺不到錢”。甚至有不少人認為,隨著家電產業的智能化發展和消費觀念的升級改變,家電實體維修店遲早要關門。是實際上,家電實體維修店并不是只有“死路一條”,只要找對轉型方向,就能活出新的精彩。
中國家電市場蓬勃發展幾十年,家電維修實體店也曾一度繁榮,街頭巷口隨處可見家電維修的門店。特別是隨著家電下鄉、節能補貼一系列政策推動,家電市場銷售量大,彩電、冰箱、洗衣機、空調等,每年都有好幾千萬臺的銷量,保有量都在2億臺左右。而且很多家電企業為了節省成本,選擇將維修服務外包,也催生了家電維修行業的快速壯大。
但是這種情形卻逐漸成為過去。一方面是家電價格越來越低,維修費用越來越高。有時候兩三千的家電,維修一次就得好幾百,甚至近千元。再者,雖然一些家電維修商家建立了相對規范的準則、服務宗旨、維修隊伍等,但更多活躍在三四級市場和鄉鎮農村市場的家電維修實體店,維修準則不同,素質參差不齊,故意抬價欺騙消費者的情況也很多。很多消費者覺得里面水太深,包括一些小家電產品,壞了維修還不如直接買新的劃算。
另一方面,智能家電的普及帶來的客觀因素變化。現在很多零部件都集成在一個器件上,加速了維修行業從修小零件向換大部件方向發展,而換大部件肯定花費比較高。再加上消費水平和觀念的提升,很多消費者寧愿多花錢買新的,也不維修再用。
雖然行情如此,但是并不意味著家電實體維修店就沒有未來。對家電維修實體店來說,轉型的關鍵在于服務類型和邊界的拓寬,是不是真正的抓住消費需求升級和行業變革方向。比如從原來的售后服務,轉變為涵蓋售前、售中服務;從單一的產品維修,轉變為清洗、保養等服務,打造全新服務,給消費新的體驗。
其實每一個行業的發展都會有瓶頸、有困境,就像現在的家電產業一樣,其實也很難。關鍵在于不要只看到難,看到“不賺錢"、“沒未來”“費力不討好”等困擾行業的問題,而是要積極轉型,找對路子,堅持走下去。家電維修服務的關鍵就是找準方向,活出自己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