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許昌市民找人定制家具 交工后卻不是想象中的樣子
本報訊 (記者 張莉莉)近年來,“私人定制”產品因充分考慮消費者的實際情況和審美要求,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私人定制”產品涵蓋服裝、首飾、家具、農產品等。特別是“私人定制”家具,既可合理利用家中空間,又充分彰顯個性,已經進入普通百姓家庭。6月5日,工商部門發布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在定做家具時須謹慎,避免因“想象很豐滿,產品很骨感”而發生消費糾紛。
今年五一前,市民鄭東偉想定做一個書柜和一個衣柜,經人介紹與木工徐某取得了聯系。鄭東偉負責設計,徐某負責選購木料并加工制作。雙方口頭約定一周后交工。到了約定時間,徐某沒能按期交工。延期一周后,鄭東偉看到徐某交付的家具不但外觀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樣子,還散發著刺鼻的氣味,使用的是劣質合成板材。鄭東偉拒絕支付工錢,徐某不同意。兩人為此發生口角,鬧得很不愉快。
記者從工商部門了解到,由于買賣雙方在定做家具前缺乏詳細溝通、合同條款不完善、個別商家誠信缺失等引起的消費糾紛近年來時有發生。
工商人員提示,在“私人定制”前,要做到貨比三家,選擇口碑好的大品牌廠家,不要貪圖便宜找一些不正規的小廠家、小作坊,以免訂購到劣質產品。
此外,消費者還需要了解以下細節。一是在確定設計方案時多與設計者溝通,具體到每一個細節,要以文字的形式明確下來,不能草率簽字了事。二是明確所使用材料的安全性和環保性,要求商家出具相關材料的質檢報告。三是交付定金前須了解計價方式,確認材料用量的算法,包括使用材料的面積、家具內部結構、五金配件使用數量和價格,詳細清單附在合同之后。四是家具成品的質量、色差、尺寸和售后維修也要以合同方式明確。五是交貨日期要在合同中寫清楚,約定違約責任和違約金的索賠方式。最后,如果發生消費糾紛,消費者可先與經營者協商,協商不成及時向消協或工商部門投訴,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