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瞬息萬變的家具市場,太多企業浮于潮流,盲目追逐風口,最終迷失。而恒信華典的執行總裁鄭賢瑯始終認為,堅定自己的經營哲學,專注,創新,從消費者出發,不僅把工藝設計做到極致,注重高品位生活方式的營造,堅定做自己的企業,會贏得應有的利潤。
1996年成立至今,恒信華典已走過21年。
21年,一季季菠蘿蜜在樓外開花結果,6個系列的實木家具從這里流向千家萬戶。
就是這僅有的6個系列,讓恒信華典聲名在外,成為企業打下踏實篤定,工藝極致的名片。
但如今行業產能過剩,市場洗牌加劇,大浪淘沙中,恒信華典如何守成攻堅,贏得未來?
5月12日,傢財富記者深度對話恒信華典執行總裁鄭賢瑯,探討一個實木家具守望者的變與不變。
實木家具年輕化
近幾年,實木家具在主力消費賣場一直風頭不減。對于實木家具的未來,鄭賢瑯很樂觀:“實木的市場版塊會越來越大,特別是中國的市場。”
他認為,國人對實木本身有很深的情結,近十來,實木家具正在經歷一個井噴式發展。
更有指向意味的是,8090后日漸成為消費主力,他們對實木的要求和品味也在逐步提升。
“在信息共享時代,年輕人能在家瀏覽世界,對生活方式、文化審美有獨特見解。北歐風,意式風,美式風,他們都能理解,包容,吸納。所以,實木家具的市場容量是很大的。”鄭賢瑯篤定地說。
打造美好的生活方式
年輕態的市場,呼喚實木家具從生產端到終端的革新。
創新是企業的基因。鄭賢瑯表示,恒信華典每一年都會不斷創新、完善產品線,優化產品細節和功能,滿足消費者所需。“如今8090后成為家具消費主力。我們原有系列也在調整升級,往年輕群體在走。不僅做產品,更多的是打造一種美好生活方式。”
美好的生活方式——比如今年恒信華典推出貝麗·希慕系列。
這在中國古典文化土壤中,盛開的意式生活美學,甫一亮相就驚艷了很多人。中西古典風致交融,令觀者耳目一新,遂攬金獎。
“我們走訪了很多國家,吸收不同的文化,開啟各地市場的調研,根據中國人當下消費觀、審美來創新升級產品,從選材到設計,完全自己創新,下了苦功夫,才有貝麗·希慕。”鄭賢瑯說。
引導代理商合作更多渠道
另一方面,實木家具市場容量雖大,眾人分食,也粥少僧多。恒信華典占據品牌與資源的優勢,但要在競爭中占據主動,還需要更多營銷策略的變化。
鄭賢瑯分析了行業的現狀:家具行業的營銷較家電、建材薄弱,這幾年,隨著互聯網+的思維植入,營銷觀念正在改變。“我們在布局更多的營銷渠道,包括跟地產商,設計師,異業聯盟。我們也會引導代理商與更多渠道合作,來增加盈利。”
至于“價格戰”?鄭賢瑯連連搖頭表示,那不是恒信華典的市場策略。
“價格戰也許會帶來短期效用,但終不是解決發展問題的利器。”在鄭賢瑯的理解中,價格戰從來不是靈丹妙藥,企業要有造血功能,有高口碑的品質保證。消費者有自己的鑒別能力,同時成熟的企業也會規范引導,堅定做自己的企業,會贏得自己的應得的利潤。
因為,設計是無價的,品味是無價的。
不變初心,專注是一種力量
創新經常受到阻礙。因為行業亂象叢生,創新成本巨大,抄襲成本低下,每一款爆品出現,伴隨而來就是跟風、同質化。
而恒信華典的對策是,做精自己的產品,讓別人復制不了。
在鄭賢瑯看來,比起不斷跟風、推新品,企業規劃好長期產品線,不斷優化產品是更好的選擇。“對工廠好,對經銷商好,對品牌好,對消費者也好。因為企業的健康增長,還是要靠對產品的精耕細作,專注一心。”
這種專注是自上而下的。據他介紹,恒信華典董事長黃全春,三代人都是木匠,功底與傳承,讓他對設計工藝、材料、應用要求更高。
據統計,行業內10年以上的家具廠,擁有20個系列的占比在60%以上。而恒信華典21年來,一直在專注做實木,新中式,只推出了6個新品系列。
在抄襲、跟風的濁流中,鄭賢瑯也堅信,堅持原創,專注己身,把每一系列做到極致,同樣能得消費者青睞。
大浪淘沙,沉者為金。2017年,家具行業未見明顯好轉,浮躁迷失隨處可見。恒信華典的堅守初心,與時創新,給行業提供了一種有朝氣的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