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海爾大學生創客試煉營第一期正式開營,整個活動為期4個月左右,旨在搭建一個助力大學生創新就業的平臺,培養大學生創客的創業創新能力。業內人士稱,此舉在響應國家“雙創”號召的同時,也有力推動了在校大學生創客資源與企業對新時代創客人才需求之間的有效對接。
供需矛盾:大學生就業、創業難,企業人才引進也難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大學生就業壓力增大,許多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窘境,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下,創業成了大學生畢業后的主要擇業方向之一,有調研數據顯示約34%的大學生選擇自己創業。但由于缺乏企業管理經驗、心態浮躁、資金短缺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概率尚不足1%。
而另一方面,企業也面臨著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創客型人才引進難的問題。在這背后,是現有教育體系下培養出的人才供給與企業對創客型人才的需求之間存在對接偏差,需要有一個連接并精準匹配供給與需求的平臺,讓大學生在這個平臺上成長并釋放潛力,為企業輸送兼具創業創新熱情和能力的新型人才。
探索實踐:海爾開展創客試煉,在10城高校相繼展開
海爾大學生創客試煉營就是為解決這個供需矛盾而上線的平臺。據了解,此次海爾大學生創客試煉營活動面向的是高校大學生群體,從4月1日起相繼在北京、上海、南京、青島等10個氛圍較為濃厚的城市展開。
從流程來看,首先,所在區域的高校大學生要在指定的線上入口報名,經資格確認后即可參加海爾創客鍛煉營活動面試。面試合格后,大學生即可加入到試煉營,并通過新手任務、創客歷練、線下營銷業績考核等環節的考驗,從中優勝出的50名優秀選手會在網上進行人氣PK,最終勝出的20名大學生會成為最佳創客學員,還可以參加海爾openday的參觀交流,并與海爾高層現場零距離互動分享創新就業議題。
平臺引領:海爾開放創業資源,讓學生在世界級平臺上創新
事實上,此次2017海爾大學生創客試煉營活動也只是海爾在校園渠道助推創業創新的一個縮影,此前其還先后舉辦了“我是創客”創新創業活動、全國應用型人才綜合技能大賽、“百團爭霸”等多樣活動,以產學研多方資源幫助大學生創新就業。
據海爾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海爾正由家電制造巨頭轉型為制造“創客”的平臺,針對高校大學生的創新就業活動實際上是把大企業的創業平臺開放給全社會,變成全社會的資源,通過大企業內部創業和創新帶動全社會就業,進而帶動整個社會的創業創新。
截至2016年中,海爾創業平臺上有1160多個項目正在孵化,為社會提供了超過130萬個就業機會,平臺上有100個小微年收入過億元,24個小微成功引入風投,14個小微估值過億。在30億元創投基金、1330家風險投資機構和4700多家外部資源支持下,海爾創業平臺的創業項目A輪孵化成功率達48%,遠高于社會平均水平。
業內專家認為,作為家電行業的龍頭企業,海爾建立起了全球資源網絡,為海爾創客提供了創業創新的沃土,而此次大學生創客試煉營則是海爾作為創業創新的代表企業,將自身資源對大學生創客的一次開放實踐,讓他們得到的不僅是一個歷練自己的機會,更是一個與世界一流資源和智慧連接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