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2/6 9:55:49 來源:家電網 作者:HEA.CN 編輯:中國家裝家居網
近年來,以美的、海爾為首的一大批中國家電巨頭,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持續掀起全球化并購熱潮。2016年以后在中美貿易政策的較量之下,經濟形勢嚴峻,資本流出的大門已然關閉,國內家電企業出海只留下產品賣出一條路。
雖然目前家電全產業鏈的道路已經完全鋪開,勞資市場相處融洽,企業生產力強,但產能也因此開始過剩,企業響應國家“去產能”號召,借價格戰薄利多銷,長期處于低價環境中,以及原材料和人工、物流等成本的激增,家電企業將自己推向接近零利潤的尷尬境地。
在國外,低價策略固然為企業帶來銷量上的一串亮眼數據,也使得“低廉”成為家電出口產品的代名詞。上月底反傾銷的裁定揭開了國內家電企業的傷口,中國家電近年來在全球市場的風生水起,與目前國人對“國貨”仍無法信賴,盲目追隨洋品牌、熱衷全球購等現象形成對比,更不必談國外消費者對國貨的印象何以始終難以改觀。而海外并購案也表明國內企業渴望擺脫國外市場低廉的品牌形象。
在家電行業的前20年里,中國本土企業以大規模低成本制造搶奪外資品牌的市場份額,以低價取勝,成為全球家電制造大王、銷量大王,卻未能創造并引領一種廣泛銷售的現象級產品,仍然停在廉價階段,因此近年來本土家電巨頭紛紛以并購以自創的方式打造高端產品,希望擺脫低端市場。無奈的是,全球高端產品趨于同質化,國內家電在技術領域仍然追逐著日韓,不具備影響全球家電產業消費格局的能力。在全球及中國家電產業的"規模化驅動"商業競爭模式褪色的背景下,缺乏強大獨創能力支撐的中國家電企業仍然走著臨摹的路子。
回看1月底美國國貿委作出的終裁,其認為從中國進口的大型洗衣機對美國相關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將對從中國進口的大型洗衣機征收高額反傾銷稅。原本對韓國三星、LG的反傾銷裁定,最終燒到了整個中國家電行業。
伴隨著低廉家電的深入人心,家電產品出口競爭力削弱,海外投資者對中國家電企業的信心下降,造成國內家電整體形象下降。作為發達國家市場份額爭奪者之一的中國,面臨的不僅僅是歐美市場的制裁,更會影響到其他國家對中國出口強大市場攻勢的防備,尤其是家電新興產區的發展中國家,為保護本國企業,必然會利用反傾銷手段限制中國家電商品進入本國市場。如本國人口僅約130萬人的多巴哥也曾加入過歐盟對中國家電反傾銷的大軍。
隨著整個產業大環境的變遷,國內行業競爭慘烈,快錢微利時代逝去,長期生存在家電巨頭得陰影下的中小企業所受影響相對明顯。“家電企業急需從海外市場和高端領域尋找增量,并在全球產業鏈搶奪話語權。跨境并購為中資家電企業全球化戰略的必要手段。”業內人士認為。
雖然在美國市場受挫,但面對被稱為“下一個世界工廠”的印度及其東南亞、南美市場,國內家電廠商仍有許多選擇余地,但也伴隨著“走出去”的風險。業內人士認為,家電企業必須深度了解目標國別和市場,高度重視風險防范,不斷提高海外利益的保障能力。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程度不及預期,貿易投資增長低迷,當地政府給于的激勵補貼政策同國內相比是否具備優勢,當地的物流成本、電力成本、人工土地以及諸多前期成本投入都會加重家電企業出海的負擔。反傾銷制裁未必全然是壞事,正好給脫離航向沾沾自喜的家電廠商一個警鐘,既要看到日韓品牌的衰退,也要看到其深厚根基,一旦情況有變隨時都可以重整旗鼓。
此前有分析人士認為,接下來兩年,整個家電行業或將很快進行洗牌,行業品牌集中度還需提高,行業競爭仍是主線,市場格局最終還會調整,寒冬尚未真正到來,2017年家電業并不會迎來春天,在一輪輪洗牌中,品質、信譽不好的中小廠商依舊將逐漸消亡,而最終留下來的會是在資金、質量、品牌知名度等各方面都更有競爭力的品牌廠商抱團取暖等待真正的寒冬到來。國內家電企業在海外引領量的風潮,歐美日韓巨頭企業在引領時代的風口。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家電企業近年來所積累和沉淀的"資本并購優勢"成為一個改觀,但技術的研發需要漫長的時間累積。經歷過寒冬,才有資格迎接春天,否則即便全球家電市場的春天到來,對于中國家電企業來說也是一把鋒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