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電氣火災已經成為所有火災中發生頻率最高、造成損失最大的一類火災。引起電氣火災的原因有很多,如電線短路、絕緣老化、電器設備過熱引燃可燃物等等。冬季用電量上升,電暖氣、空調等大功率家電火災發生率明顯增加。加強電器線路、電器設備安全檢查是家庭火災防控的重中之重。
案例:電氣火災危害大
近年來,我國電氣火災多發,給人們敲響了防范電氣火災的警鐘。2015年6月25日凌晨2點50分,鄭州市西關虎屯小區一單元樓底層電表箱著火引發火災,造成15人死亡,2人受傷。2013年6月3日清晨,吉林寶源豐禽業公司發生火災,造成121人遇難,76人受傷。起火原因是廠房部分電氣線路短路,引燃周圍可燃物,燃燒產生的高溫導致氨氣設備和氨管道發生物理爆炸。
原因:濃煙熏死是燒死的4-5倍
火災中被濃煙熏死嗆死的人是燒死的4-5倍。而濃煙致人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在一氧化碳濃度達1.3%的空氣中,人吸上兩三口氣就會失去知覺。而常用的建筑材料燃燒時所產生的煙氣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達2.5%。此外,由于濃煙出現,嚴重影響了人的逃生視線,使人看不清逃離的方向而陷入困境,給自己心理造成急躁和壓力,不利于盡快脫離險境。在這兩起火災事故中,主要是因用電不慎誘發的火災。可見,電氣火災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防范:電氣火災有前兆
電氣火災前,都有一種前兆,要特別引起重視,就是電線因過熱首先會燒焦絕緣外皮,散發出一種燒膠皮、燒塑料的難聞氣味。所以,當聞到此氣味時,應首先想到可能是電氣方面原因引起的,如查不到原因,應立即拉閘停電,直到查明原因,妥善處理后,才能開閘送電。
電氣火災的預防主要是認真做好日常生活中以下幾個方面事項:1.定期對電氣線路進行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2.嚴禁亂接亂拉導線,安裝線路時,要根據用電設備負荷情況合理選用相應截面的導線。3.定期檢查線路熔斷器,選用合適的保險絲,不得隨意調粗保險絲,更不能用鋁線和銅線等代替保險絲。4.檢查線路上所有連接點是否牢固可靠,附近不要存放易燃可燃物品。
提醒:家庭要勤除火患
空調外機要注意清洗,2015年6月6日,東方市福民北路商鋪二樓發生火災,原因為空調外掛機起火。消防部門提醒,日常使用空調要注意以下幾點:空調外機長時間不清洗容易導致機內電容器過負荷運轉而爆炸,在夏季最好請專業維修人員清理一下。窗簾切勿搭在窗式空調上。空調開機時間不要過久,在外掛機周邊不得堆放可燃物。遇到突然停電,應將電源插頭拔下,通電后稍等幾分鐘再接電源。遇到雷雨天氣時,最好不要使用空調。每臺空調要有單獨的保險熔斷器和電源插座。
冰箱后部要干燥通風,2015年7月13日,白沙縣老法院后面有一間民房內電冰箱因電線短路著火。消防提醒:家中的窗簾、木質雜物等易燃物質不宜靠近或堆放在電冰箱附近或上面,否則電熱部分處于高溫狀態,易烤燃四周可燃物。電冰箱或冰柜背面機械部分由于溫度較高,電源線不要貼近該處,以防燒壞電源線,造成短路或漏電。保證電冰箱后部干燥通風,冷凝器應與墻壁等保持距離,冰箱內不要存放化學危險品。
電視機要注意防曬,2015年11月15日,三亞市金雞嶺路花園新村小區居民樓4樓電視機著火。消防提醒:電視機要擺放在通風良好、干燥的地方,夏季高溫,不要讓陽光曬到。電視機停用后立即斷開電源,不要連續使用5小時以上。使用的室外天線應有相應的防雷措施。一旦發現電視機冒煙或發出異味,立即關機、切斷電源。
電動車充電不要太久,2016年5月29日零時,海口市秀英區書場村一棟9層出租屋,因一樓集中停放的電動車在充電過程中電池發生爆燃引燃可燃物發生火災,43輛電動車被燒毀,現場疏散180余人。消防提醒,電動車充電時,應將充電器放在比較容易散熱的地方,周圍盡量不要有可燃物,充電時間不能超過8小時。此外,應使用配置相等的充電器,切忌亂用質量不合格的充電器。電動車不能擺放在樓梯口、疏散通道處。電動車要設置集中充電、停放場所,采取有效的防火分隔和完善相應配套充電設施,配全配齊消防設施設備并定期開展檢查。
充電器久不拔易老化,2014年12月20日21時30分,湖南常德市石門縣楚江鎮東方樓一單元101房發生火災,造成兩人受傷。大火是因客廳里的手機充電器沒拔,造成短路引起。消防提醒,充完電后不拔充電器,充電器仍處于工作狀態,容易讓充電器老化,從而造成安全隱患,甚至發生火災、爆炸、意外觸電等事故。
支招:發生電氣火災如何逃生
一旦發生電氣火災,則應立即切斷電源,并撥打119電話報警,火勢較小時可用家中常備的干粉滅火器進行滅火,切記不要用水撲救。如果火勢較大,要采取正確的方法進行迅速有效的逃生。逃生時不要盲目地打開門,要先用手背試試門把手的溫度。當門把手溫度較高或已經燙手時,就證明大火已經蔓延到門外,此時切記不能開門。要把毛巾、衣物等用水打濕,堵住門縫,防止煙氣進入室內,并跑到陽臺、窗戶等地,大聲呼救。如果門把手溫度正常,可以打開一條門縫,觀察外部煙霧,如煙霧不大,就可以佩戴逃生面罩,沿著疏散通道迅速逃生。逃生時要注意保持低姿態、不要擁擠,防止出現踩踏情況。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高層建筑起火時,一定不要乘坐電梯逃生。(“津云”新聞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