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美的紅木家俱。

家俱上的雕刻花紋很有考究。
近日,第十二屆中國(樂從)紅木家具博覽會落下帷幕,展會再次引發紅木家具愛好者的逛展淘寶熱潮。其實在樂從家具光環之外,南海平洲的紅木制造也以工藝精湛聲名遠播。早在上世紀80年代起,平洲及林岳一帶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紅木家具集中地。如今在林岳等地,沿路紅木工廠、家具店密布,紅木家具以其多樣的款式、精湛的工藝向外展示著古典文化的魅力。
一直以來,紅木家具因工藝精湛、款式獨特、經久耐用受到人們的喜愛。但業內人士指出,雖然南海的紅木家具產業發展較早,又有毗鄰廣州的優勢,但由于長時間的“單打獨斗”, 缺乏產業品牌意識,平洲紅木未持續在國內形成高度影響力。除了榫卯結構,紅木文化魅力何在?從紅木家具產品到紅木文化館,南海紅木家具能否借文化突圍?行業抱團,能否打響南海紅木行業市場品牌?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溫利 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波
品讀:
一器一形 榫卯連接巧妙不著痕
在陳村大道和林岳大道交匯的文登路兩側,沿線紅木館密布,數十家紅木家具品牌形成的紅木家具集散群。在眾多的展銷門店中,一間陳列精致的紅木文化館顯得格外打眼。這家名為方緣紅木文化館,是南海唯一的紅木文化館,面積達2千平方米,并免費向公眾開放。在幽幽木香中,一件件造型簡潔、工藝考究的紅木家具不禁讓人想到了“古制”和“典雅”等詞。
與市面上飛龍走鳳的大雕花紅木家具不同,這里展出的展品大多整體造型簡潔、線條流暢、做工也頗為考究。一件簡單的官帽椅或是一件屏風,都讓人覺得古樸而意蘊悠長。鎮館之寶是174公斤的巨型印度小葉紫檀雕刻而成的木匠鼻祖——魯班像,精湛的雕刻物栩栩如生。文化館副館長林曉茵告訴記者,“一木一器,一器一形”是紅木家具最大的特點,每件紅木家具都是根據不同木料進行量身定制。
此外,在這里市民可以感受到傳統木藝的榫卯之美的獨特魅力。“與現代家具制作不同,紅木家具從來堅持采用傳統技藝和榫卯結構。” 林曉茵稱,在構件與構件之間,紅木家具不采用一顆絲釘,而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榫卯,將各個構件連接起來,組成一件完整的家具。
匠心:
機械與手工結合 為每件 家居 鑄魂
文化館展銷廳內,各式各樣的紅木 家居 琳瑯滿目,從官帽椅、羅漢床到床榻、屏風、書架無一不有。在一張長約2米多、寬約80cm 的案幾前,林曉茵指著一件案幾稱,案幾選用了老料制作,加上老師傅雕刻,整整花了四年時間。
林曉茵說,紅木最重要的是開料,這要求手藝人必須學會“構思”,了解用料尺寸與比例,才能真正做到“物盡其用”。但如今,隨著社會的進步,有的紅木廠走上了產業化,用機械來加以生產之路。但也有一批紅木廠家仍堅持用手工,并通過部分環節機械化保持商業和藝術的平衡。以“林罧木”為例,該廠雕花、打磨,還有榫卯都是用機械來加工一部分,但精細部分卻是用手工雕琢。“機械做的雕花左右都是一樣,看上去呆板。” “林罧木”總經理林劍鋒說,這好比寫字一樣,手寫的和印刷出來的始終有差異。只有堅持手工打造,才能賦予每一套家具不一樣的動感和靈魂。
升級:
從紅木廠到文化館 文化牌引領行業升級
南海紅木制造業以工藝精湛聲名遠播,且以桂城為集聚地,在上世紀80年代初,以平洲平北、三山林岳為代表的紅木家具制造業蓬勃發展至今。目前,桂城平洲一帶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廣式家具制作商200多家,但是還缺乏一個響當當的紅木家具品牌。不過,如今桂城也出現了一些紅木企業的代表,正嘗試從文化創新上尋求突破,在樹立紅木家具品牌上探索轉型。
“傳統意義上,家具企業是生產型企業,但是紅木家具蘊含了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有厚重且具參考價值的文化載體。”林曉茵說,把文化注入紅木家具的發展中,以文化樹立品牌,成為林曉茵成立方緣紅木文化館的想法。
林曉茵表示,紅木產品終究是做生活品位與生活方式,要想讓消費者認可與滿意,除了精益求精的產品,更重要的是使用者與產品底蘊的文化共鳴。因此,發揚紅木深厚的文化底蘊,以文化立品牌,便成為方緣紅木品牌戰略方向,其中建紅木博物館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步。
突圍:
擬申報集體商標 助推打響行業品牌
南海區紅木行業協會秘書長羅惜坤稱,雖然南海的紅木家具產業發展較早,有毗鄰廣州的優勢,但由于長時間的“單打獨斗”和不規范發展,加上缺少統一對外形象、缺乏產業品牌意識,給傳統技藝的傳承和產業健康發展帶來了影響。為此,在經過3個月籌備后,南海區紅木行業協會應運而生,旨在提升產業集聚度、強化行業自律與監管。
今年9月份協會成立時,中南木雕工藝廠總經理、南海區紅木行業協會會長梁沛根就表示,協會成立后,將發揚紅木技藝,傳承工匠精神,維護行業良性、公平發展。在10月12日協會召開的一屆二次理監事會議上,梁沛根透露,南海區紅木行業協會將與社會第三方機構合作成立紅木行業價值評估機構,吸引保險業、金融業在財產、信貸等方面給予支持關注,并爭取申報“南海紅木家具”國家集體商標,打響南海紅木行業市場品牌。
價格:材質珍貴 原材料每噸價達10萬元
紅木家具作為從古老居家文化留下來的傳統精髓,材料稀貴、形制考究。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紅木原料生長極其緩慢,往往要數十年甚至數百年才能長成,因此材質特別珍貴。
一直以來,小葉紫檀、黃花梨、大紅酸枝都是投資價值極高的紅木材料,隨著小葉紫檀、黃花梨的產量減少,大紅酸枝的價格也一路攀升。林曉茵說,其木質堅硬細膩,一般要生長500年以上才能使用,因此成本很高,每噸約20萬元~60萬元。
林劍鋒也向記者介紹,如果對木材控制不好,則很容易虧本,酸枝的價格已到10萬至50萬一噸。
市場:40~50歲中年人是購買主力
林曉茵說,現在選購紅木家具的以四五十歲中年人為主,且基本上都是家用。
她告訴記者,有一位客戶原本對高售價存在質疑,但一件件家具美觀的造型、考究的工藝牢牢抓住了他的視線,最后他一口氣購買了包括客廳、臥房、書桌在內的多套家具。該客戶表示:“都說‘好家具會說話’,起初不信,但看了工藝和質量后覺得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