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對中國家電業來說,并不輕松。2月25日《2015年中國家電網購分析報告》(下稱《報告》)在北京發布,報告顯示,去年我國家電業線上線下的銷售量呈現冰火兩重天的景象,不僅線下銷售慘淡,家電產業整體增速也呈現下滑態勢。家電線下企業該何去何從?線上線下的優勢互補或是關鍵。
家電購買線上線下冰火兩重天,行業整體銷售增速趨緩
由于經濟下行壓力的不斷增強、房地產市場的逐步蕭條,去年家電行業整體增速已出現下滑,四類大家電的整體零售額同比增長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7個百分點;小家電整體零售額同比增長5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8個百分點,部分品類的產銷量甚至出現負增長。那家電購買的線上及線下渠道又分別是怎么樣的呢?
隨著互聯網的逐步發展和滲透,網購已經成為主流人群不可或缺的購物渠道,就連家電行業也難以逃脫網購浪潮所帶來的沖擊。家電線上渠道方面,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B2C家電網購市場(包括移動終端)規模達到3007億元,同比增長49%,比前年同期回落2個百分點,家電網購市場增速趨于平穩。即使增幅低于前年同期,還是與線下家電市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去年家電業的線下零售量和零售額不僅未增,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整體家電零售市場的增長全靠線上市場拉動。
誠然,家電市場的銷售渠道格局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到底是什么力量讓線下家電銷售逐漸被線上家電網購邊緣化呢?
“電商下鄉”及網購便捷,拉開線上線下市場差距
現如今, 家電行業的線下和線上市場的產品結構已趨于相同,二者銷售量出現天差地別,與去年“電商下鄉”、網購自身便捷及愈演愈烈的“電商促銷”不無關系。
首先,一、二線城市的流量紅利正在逐步消失,各大電商巨頭紛紛將目標指向村、鎮、縣這三級的城市,采取“電商下鄉”策略,挖掘農村市場巨大的消費潛力。阿里、京東、蘇寧等電商均已在農村市場展開其商業觸角。截至目前,阿里已經建立了1.2萬個以上的農村淘寶服務站,并特為農村市場打造“村淘”APP,并啟動“村淘合伙人”;而京東的縣級服務中心也達到了800個,京東幫服務店已經超過1300個,并還配有15萬左右的鄉村推廣員, “京東幫服務店”完善了家電網購的售后環節,特別針對家電產品提供配送、安裝、維修、保養、置換等的全套家電一站式服務,進一步助推農村消費者的家電網購行為。
其次,家電線上折扣不斷,特有的電商“節日消費”帶動網購銷量。近年來,電商的節假日營銷已經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以“雙十一”為首的網購優惠活動層出不窮,帶動了包括家電行業在內的各類商品的銷售增長,阿里在雙十一當日更是完成了912億的銷售神話。除了比平日力度更大的價格優惠,電商營造出來的全民購物熱,也讓消費者對家電產品的購物欲望在營銷中得以噴發。而線下家電銷售企業已經很難制造出這種讓全國人民購物購到要“剁手”的熱情。
最后,網購的便捷性也是其較線下家電銷售占上風的原因。通過互聯網,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挑選并購買其所需的家電,付款后輕松在家等待收貨,免去了商場購物舟車勞累的繁瑣。此外網購還能詳細查詢家電參數,找到海量類似產品比對優劣,參考其他購買網友的使用心得,提升了購物的精準性。
網購百般好,似乎把線下家電市場逼入了絕境,線下企業該如何走好下一步棋?如何才能扳回一城,不被互聯網的巨浪打在沙灘上呢?
線上線下互補優勢,共創家電生機
家電網購確實有許多線下購置無法比擬的優勢,但這也并不代表著線下企業就該完全被邊緣化,線上線下的購物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體驗,二者互補結合或許能創造出更加完美的購物體驗。
對線下家電銷售企業來說,應順應時代潮流,與電商巨頭進行合作,或打造屬于自己的線上銷售平臺。
首先,應使線下商店里所有的家電產品都可以通過二維碼等途徑,進入線上頁面查詢瀏覽、進行商品對比,減小網購及線下消費的購物體驗差距。其次,線下企業可以設立家電產品使用體驗區,讓用戶可以現場開機使用產品,彌補網購看得見摸不著的購物缺憾。此外,線下企業還可以進一步加強家電售后,用盡善盡美的服務及產品質量取得消費者的信任。
家電行業的線上及線下銷售渠道,不應單打獨斗,各自存活。對電商來說,應把握好線下家電企業,互相合作,互補有無,利用線下商場的家電實物展示平臺、較好的信譽及相對完善的售后服務,來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分析用戶喜好,共開發用戶新需求,攜手共拓市場。正如業內人士所言,整個社會的消費方式都在轉變,不僅是家電,實體店交易在互聯網時代顯得越來越不合算,互聯網把銷售渠道的人工、促銷運營成本都壓低了,電商價相對較低;而且,線上市場處于快速發展的黃金期,在線下市場低迷的今天,抓住線上市場發展的機遇,發揮線下市場品牌優勢,以線上市場彌補市場零售規模的缺失,是值得企業考慮的方向。